JF12高超声速激波风洞(3)
?
——为什么要发展爆轰驱动技术?
? ? ? ? ?图1? 氢氧爆轰驱动原理的示意
?爆轰驱动激波管的概念是伯德(Bird)在1957年首先提出的,力学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探索这项技术。1981年,俞鸿儒先生建立了一个13.3米长的氢氧爆轰驱动激波管,并从该激波管1983年投入使用后便开始了氢氧爆轰驱动方法的系统研究,先后提出了反向爆轰驱动模式,发展了卸爆技术。在此基础上,在JF8激波风洞上进行了氢氧爆轰试验并成功地产生了高品质的高温高压驱动气源。随后,又于1990年建立了BBF100爆轰实验管,开展了反向爆轰驱动激波管性能的研究,解决了立即起爆、高反射峰压、高初始压均匀混合等问题。1996年,他主持将JF4B激波风洞/炮风洞改造成为JF10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参见图2和3)。其实,爆轰驱动有正向和反向两种运行模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驱动特点,JF10既可以运行于反向驱动模式也可以运行在正向驱动模式。图4和5给出了这两种驱动模式下激波管的运行波图。
图2? JF10爆轰驱动激波风洞照片(黄色部分为实验段和真空罐)
? ? ?图4 ?反向爆轰驱动运行波系图
图5? 正向爆轰驱动运行波系图
?一般而言,应用反向爆轰驱动模式,可以获得较长的试验时间但实验气流的焓值较低;应用正向爆轰驱动模式,可以获得高焓值的实验气流但试验时间较短。为了改善正向爆轰驱动技术的性能,姜宗林研究员基于激波非定常反射原理,研发了一个具有附加扩容腔的正向爆轰驱动器(FDC Driver),对JF10进行了改造(参见图6)。新型的FDC驱动器比原来的驱动器缩短了将近2米。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行费用,而且可以减轻喷管喉道的烧蚀损耗。此外,在俞鸿儒的指导下,LHD研究团队还发展了模拟动活塞效应的双爆轰驱动技术、具有模拟低端高焓流动的反向爆轰膨胀驱动技术,等等。对于爆轰驱动技术细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姜宗林、赵伟等人在《空气动力学学报》第27卷增刊上发表的综述文章:(1)超高速高焓流动研究进展(pp13-20);(2)高焓激波风洞爆轰技术研究(pp63-68)。图6? 改造前后的JF10激波风洞的结构示意
?正是经过十数年的持续努力,积累了系列的爆轰驱动技术,使得LHD的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平台具备了强大的模拟能力:总温范围1000~8000K,总压范围1~80MPa,飞行速度1500~6000 m/s,最高雷诺数可达约4 108/m。这样,就为开展高超声速的气动力/气动热、真实气体效应、气动物理等前沿问题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开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飞行器/发动机一体化等气动实验奠定了基础。为了研制JF12风洞,复现并涵盖高度为25~50公里、马赫数为5~9的真实飞行条件,LHD研究团队在控制总温不变的前提下,提高驱动气体总压,以拓展试验能力范围。他们通过调整爆轰气体的成分和配比以及调整气流速度等途径,使驱动压力提高了40%,从而适应了上述马赫数要求。这样,JF12风洞的驱动能力与空天飞机的飞行走廊也相匹配了(参见表1和图7)。飞行高度/km | 实验段马赫数M∞ | 主激波马赫数Ms | 总温T0/K | 总压P0/MPa | 试验时间 t/ms |
29 | 5.5 | 3.3 | 1490 | 1.2 | 226 |
34 | 6.5 | 4.0 | 1990 | 2.2 | 130 |
27 | 6.5 | 4.0 | 2030 | 6.5 | 132 |
38 | 7.4 | 4.6 | 2480 | 3.1 | 135 |
40 | 8.0 | 5.1 | 2870 | 3.6 | 129 |
52 | 9.0 | 6.4 | 3520 | 3.0 | 120 |
表1? JF12激波风洞驱动能力评估
?图7? JF12激波风洞驱动能力与空天飞行器飞行走廊 (图中红色三角表示JF12的模拟能力)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爆轰驱动的实质是以化学能代替机械能,利用爆轰燃烧提供风洞运行所需的高功率,并且以爆轰波后的平稳高压提供稳定的试验条件。表2给出中国JF12风洞和美国LENS风洞在每次运行期间氢气消耗量的比较。在产生同样的5兆帕驻室压力的情况下,LENS每次运行所消耗的氢气是JF12的20多倍。加之使用大量氢气,成本昂贵,其储存、加热和排放又极具危险性,这使得轻气体驱动的应用与扩展具有很大局限性。更重要的是,LENS的试验时间只有18~30毫秒,远远低于JF12的100毫秒。因而,和轻气体加热驱动相比,爆轰驱动具有很大的优势,其应用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驱动方式 |
驻室压力 |
氢气消耗量 |
||
质量 |
瓶数 | |||
爆轰驱动(JF12,China) |
5 MPa |
7 kg |
18 | |
轻气体驱动(LENS,USA) |
5 MPa |
152 kg |
380 | |
表2? 中国JF12风洞和美国LENS风洞的氢气消耗量比较
?正因为爆轰驱动技术的优势,自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建成之时,便引起国际航空航天界的关注。1993年,在俞鸿儒的帮助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建造了应用反向爆轰驱动技术的高焓激波风洞TH2D。1994年,美国NASA修改原来的自由活塞驱动设计方案,在通用应用科学实验室(General Applied Science Laboratory,缩写简称为GASL)建成了正向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HYPULSE。这里要指出的是,GASL在国际航天工程界是一个相当著名的单位,冯 卡门是其成立初期的主要研究成员之一,近年来该实验室参与了美国空天飞机计划(如X-30和 X-43等),是高超声速推进的开拓者。所以,我们可以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LHD的俞鸿儒院士独创的爆轰驱动技术,在国际上达到了领先地位,目前已经成为高焓激波风洞的一个重要驱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