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来这里开设科学博客。我将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做一些科学传播的工作。可能要传播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基本的天文学内容;
- 天文学和科学的精神;
- 个人工作中的感受。
我希望把这里当做一个工作笔记或是清谈的场所,如果能收集更多的反馈意见和问题就更好了。因为今天这个时代,在这里,做科学传播工作有着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以下几点:
1. 只谈传播,不说普及
我拒绝使用“科普”、“普及”、“科学普及”、“天文学科普”这样的字眼。无论是这里的文章还是别处的演讲,我极力避免使用这些词语。我们过去的所谓科普工作,把科学家捧得高高在上,大众匍匐于下等待科学的雨露浇灌,科学被当做神明供奉起来。什么叫供奉呢?供奉的意思就是,永远正确,永远表扬,但是不让你插手人间的具体事情。科学已经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处境。今天,媒体和社会中流传的伪科学、迷信甚至以此为基础的诈骗、谣言等,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少。信息社会加上方便的移动网络,让分享一个谣言变得几乎没有成本。究其原因,多方面共同作用,但我认为科学的核心问题是大众并没有真的信仰科学精神。我们相信技术带来的便利,相信科学带来的规则,也相信科学技术是好东西、进步的先进生产力,但我们并没有真的让科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被供奉、被当做指挥棒和工具对待。什么是工具呢?工具就是今天符合自己心思就拿来用用,明天不符合自己心思就抛弃掉。人们秉承着“什么都不能不信、什么都不能全信”的中庸之道,怀疑一切人工制造的东西有毒害作用,过分迷信自然生长,同时相信着算命与科技……所有这一切,让今天成为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因此,我不谈及科学普及,我只说科学传播。科学没有比其它任何思想更高明,至少在人的心里,失败和失职不少见。
2. 从天文学出发,照顾其它科学精神、人文和社会
我的专业是天文学,天文学有一定特殊性(看到问题的视角),也有与其它科学共同的共性(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天文学发散到科学精神,甚至关注人文社会,是显而易见的过程,也是科学传播者必备的素养。果壳网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应该被产品经理培训。从知识的产生到传播,整个科学工作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社会、人文、传播、大众这些问题。
3. 秉持开放的科学精神,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学术框架内讨论
科学单位、大学、科研院所、实验室、讨论组、读书会、俱乐部、社团……这些东西本质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在我看来,它们就像一个实验室中的培养皿,一切未知的东西都可以放在里面进行培养、观察、研究、总结。是否有害、是否可以讨论,这些任何人说了都不算。培养皿必须时时做出准备接纳任何一种思想、一个问题,去观察,去探索。就像我毕业的海德堡大学的校训说的那样,“为了活得精神,永远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