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高登义,四川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曾多次前往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国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第一人,发现并论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穿越高岩大峡谷考察

高登义
2011年03月25日
穿越高岩大峡谷考察记
高登义
高岩大峡谷位于贵州雷山县境内,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在雷公山南面巴拉河源头的高岩村和交腊村之间,有一条约10公里长的高山大峡谷,当地人称之为“高岩大峡谷”。高岩大峡谷的最低海拔是1100米,最高海拔1500米,相对高差400米。
2009年11月8日,我和协会青少年科学考察工作委员会的主任杜泽泉、秘书长杜玉奇和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张军等应贵州雷山县邀请,参加了当地组织的高岩大峡谷徒步穿越考察,一方面为当地今后科学开发高岩大峡谷提供科学咨询,同时也作为协会与雷山县共同建立的青少年科学考察基地的一次考察活动。
此次考察活动,雷山县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县政协主席张世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泽忠、县政府副县长张双红、县政府调研员杨耀奎、县人大副调研员杨光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岑应辉、黔东南州侗乡旅游发展局副局长石声德以及县直有关部门科技局、科协、教育局、交通局、招商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考察活动。青少年科学考察基地组织了雷山民中、雷山二中的四名学生代表杨妮、咸佳字和杨海军等随同考察队徒步穿越。高岩和交腊两村村长等几位苗寨青年自愿协助考察队,也参加了徒步穿越。
早晨八点,我们乘车离开雷山县城,蜿蜒而上,在刚刚翻越一座小山脊后,远眺山谷,但见灌满层层梯田中的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分外壮观。车队停下来,给大家欣赏拍照(照片1)。
照片1.储满水的梯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分外美丽
大约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响水岩检查站,开始了我们的徒步穿越之旅。响水岩检查站海拔约1300米,位于高岩大峡谷下游的山坡上。
远眺峡谷,但见层层梯田,曲径通幽,峡谷深深,为我们徒步穿越之路显示了神秘的色彩(照片2)。
照片2.远眺峡谷,但见层层梯田,峡谷深深,富有神秘色彩
在响水岩检查站,县里工作人员还在为此次穿越做后勤补给准备。趁此机会,我一人慢慢下山,信步游来。
突然,一位老年妇女挑着满满的的一担粪,要从我跟前走过,下山施肥。我赶紧闪开,给老人让路。老人在崎岖的小道上小心翼翼地挑担下山。望着老人亦步亦趋下山的背影,我似乎看到了中国边远山区人民艰辛生活的缩影。在感动中,我连连拍了几张老人挑担下山的照片(照片3),并跟随老人下山,记录下她在自己的菜园施肥的情景;老人的行为让我再下山走近她,和她对话,为她拍照。当我问起老人“高寿”时,老人高兴地说“70了”(照片4)。老人虽然和我同年龄,但我仍然钦佩老人怡然自得的乐观,欣慕老人健康的身体。当我和老人握手告别时,我从心里祝福我国边远山区的乡亲们健康长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是呀,我们此次徒步穿越高岩大峡谷就应该为像这位老人一样的边远山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照片3老人在崎岖小道上挑担下山
照片4.我走近老人询问她“高寿”,她答“70”
在我与老人告别的时候,后勤准备工作就绪,队员们陆陆续续下山了。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缓缓下行,逐渐接近层层梯田。从梯田上远望雾蒙蒙的峡谷,既感觉当地乡亲们适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照片5),更觉得峡谷的幽深。交腊村村长、我们的向导沿途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峡谷情况。村长指着那颗堆放稻草的树对我说:“那堆放稻草的树是不能用来建造房屋的,原因是,在堆放稻草过程中,很可能会有老鼠或其他虫钻进草堆,甚至钻进树干,这样的树建房屋不牢固。”(照片6)。
我们缓缓下行,来到梯田边,但见在灌满水的梯田中,绿油油的“秧苗”排列成行,一位从北京来的记者奇怪地问“11月还有秧苗吗”?其实这是误会,那是收割后的稻桩重新发出的绿苗(照片7)。
不一会儿,峡谷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照片8),从此,我们步入了高岩大峡谷。
照片5.队伍在崎岖山路上前进,慢慢接近层层梯田
照片6.透过富有地方特色储存稻草的树眺望峡谷
照片7.走近梯田,那宛如茁壮成长的水稻秧苗其实是收割后留下越冬的稻桩
照片8.我们就要走进高岩大峡谷了
急待考察的银洞
我们进入峡谷后,与我同行的县政协主席张世荣和政协李副主席不时地介绍高岩大峡谷情况,让我增添了不少知识。
据政协李副主席介绍,政协张主席(照片9)曾经在交腊村教过小学,对高岩大峡谷非常了解,在他担任县长期间,曾经多次带队来这里探路穿越调查,
照片9作者与张世荣主席在峡谷中
盼望为雷山县的绿色旅游事业提供科学依据。
据张主席介绍,今天我们穿越的高岩大峡谷有三个亮点:急待考察的银洞、艰险的一线天和滚牛大瀑布。
我们首先考察银洞。张主席告诉我,银洞位于姐妹山的半山腰,至今还没有人把这个洞全部穿行过,可以说是深不知底的山洞。传说很久以前,高岩村有一位老人不慎钻入洞内,意外发现有一块宛如马嘴的石头涓涓滴出银水,喜出望外,便邀约伙伴来这里取水炼银,为全寨造福。后来,寨里有人贪心不足,为了要让银水多流,用锤敲碎了马嘴,激怒了山神,使得山摇地动,石块崩塌,把这位贪心人堵死在山洞里。虽然这是传说,但他隐含了山寨苗家对银洞所寄予的希望。
考察队沿着河谷逆流而上。时值旱季,河水很小,为我们在河谷中穿行提供了方便条件。然而,有时也要在河谷中跳跃而行,有时要攀登沿着河岸前进(照片10)。
照片10小心地越过河岸
同行的苗族杨医生还告诉我,“过去,经过银洞的这条羊肠小道是通向雷山县城的必经之途。山区的苗家人把挖出的煤运往县城交易,买回生活必需品。人们挑起一百多斤的煤担,沿着这条羊肠小道,翻山越岭,日复一日。每当人们经过这个‘银洞’时,都要停下来休息。如今,通向县城的公路修通了,去银洞的羊肠小道已经好多年没有人行走了。因为你们这些专家要来考察,我们的先遣队才临时砍开一条小路来。”
我们从谷底向着“银洞”爬去,山坡很陡,约有五六十度的坡。我真是手足并用,缓缓地向上攀登。爬过一半路程时,我们停下来拍照姐妹峰(照片11)。
照片11姐妹峰秋色
同行的医生告诉我,姐妹峰如脚踩芦笙的姐妹,大姐在前,头戴玉簪,婷婷玉立,二姐在后,头戴紫金冠,亦步亦趋。这毕竟是传说,但姐妹峰的秋色还是令人流连的。
我们又继续攀登,爬上了200多米高的山坡,来到了银洞口。洞口高约一米多,宽约3-4米,极目下望,黑悠悠,深不见底。我在洞口坐下来(照片12),细想,这可要请洞穴专家来考察啊!
照片12银洞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艰难穿越“一线天”
张世荣先生在“奇绝幽邃的高岩大峡谷”一文中曾经对“一线天”作这样的描述:“进入高岩大峡谷的南晓,河床宽约8米,两边是高50余米、长500余米的‘一线天’,人们称为‘虎口峡门’。虎口峡门似张开的虎口,叫人毛骨悚然,又如敞开的大门,喜迎游人走进幽深的峡谷去领略那奇景秀色。走进虎门峡谷,抬头仰望,两岸石壁夹峙,白云在长长的一线天中悠悠飘荡,使人感到悬崖欲倒,临危难逃。”看来,要通过这一线天,还得做好困难的准备啊!
照片13经过一个又一个的瀑布 照片14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小丛林
在一片比较开阔的河谷中午餐后,我怀着对一线天的美好希望向着一线天前进。途中,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的丛林(照片13),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瀑布、小水潭(照片14),开始尝试沿着登山结组绳攀登(照片15)。
照片15我们开始尝试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
一路上,虽然我们几乎都在乱石中艰难地穿行,但泉水潺潺的瀑布、透明深幽的水潭,绿树成荫的山坡,给人一种清新悦目、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如果说你是为了亲近自然的话,那这种亲近感是任何漂亮的图片、技艺高明的影视永远都不能代替的。
据张主席说,前面的路又长又难,天色暗下来就更不好走了。我们只好加快穿越速度,在乱石中亦步亦趋地赶路。快要接近一线天的时候,两腿实在有些疲劳了,我和几位队友在一块水潭旁停了下来休息,我干脆坐在地上,“放松”一下我的两腿。
“一线天”终于到了。展现在我面前的峡谷的确险峻、奇特:不足8米的宽度,高差几十米的深度,怪石交错的陡峭山坡顶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树……我放眼前望,仔细寻找我们穿越这条峡谷的路(照片16),看来有点困难啊!正当我沉思的时候,张主席告诉我,先遣队正在寻找一条比较安全的路。
在寻找比较安全路线的过程中,队员们还不忘抓紧时间拍照留念,从人们站在悬崖峭壁上还频频挥动着双手的气概,从人们欣喜的笑脸上都流露出了大家通过一线天的信心(照片17-18)。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探索,选定了两条路线:一是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一是在峡谷底沿着岩壁攀岩过去。一部分年轻力壮者选择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的路线(照片19),由于结组绳的上端固定在比较远离岩石峭壁顶部的一颗树上,攀登队员在抓住结组绳向上攀登时,越是接近峭壁顶部,结组绳越是晃动得剧烈,这给攀登者带来比较大的难度。原来打算走这条路线的人也纷纷转向了第二条路线(照片20、21)。我选择了第二条路线,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把两支鞋的鞋带联接起来,挂在我的脖子上,两手紧紧抓住岩壁上部的突出部分,两足牢牢踏在岩壁下部的突出部分,缓缓挪动两手两足,待到谷底水比较浅时,我踏入水中,淌水过去,安全通过了一线天峡谷(照片22)。
照片16来到了一线天峡谷 照片17寻找穿越峡谷的安全路线
照片18抓紧与峡谷合影留念 照片19一路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
照片20沿着登山结组绳登上了岩壁上部
照片21一路沿着谷底攀岩而过

照片22我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沿着谷底攀越岩壁而过(照片由雷山县提供)
在我们攀越岩壁过程中,一位当地的年青人一直在谷底来回帮助大家搬运鞋袜等,丝毫没有畏惧寒冷的水;县里的领导干部们和大家一样,不仅自己是穿越队员的一员,而且时不时地帮助从北京来的其他队员。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离开一线天峡谷向着滚牛大瀑布前进时,我在想,通过前面一线天峡谷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比我们于1998年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轻松啊。
滚牛大瀑布考察
提起“滚牛大瀑布”,张主席的话匣子又拉开了。他在少年时代就来过这个地方,也曾经在这附件放过牛。他介绍说,“滚牛大瀑布”的名称来源很有意思。传说在很久以前,我们苗家一位少年到这个瀑布的上游放牛。在去瀑布之前,他的父亲叮嘱他说,千万不要靠近瀑布,这头牛还小,这样会很危险。少年并不太理解父亲叮嘱的含意,但本能地答应了“是”。然而,那是正值夏天,河水很大,震天的瀑布声从远处传来,这位少年的好奇心被激发了,非常渴望去看看。他牵着牛,一步步地向着瀑布靠近。此刻,他突然想起了临离开家时父亲的嘱咐,他犹豫了,停止了前进。轰隆隆的瀑布声此起彼伏,瀑布飞溅的水汽在阳光照射下奇迹般地出现了彩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