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人天生就怕蛇吗?

从水到陆
2014年01月22日

作者:ELLE

从夏娃听从蛇的哄诱偷吃禁果,到蛇蝎五毒——蛇——长久以来都被看做是危险和邪恶的象征。大多数人一看到蛇,甚至谈到蛇就会被它那冷峻的外表、嗜血、凶猛的形象所惊吓。蛇类如幽灵般游走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里,锋利的毒牙吞食各种蛙、鼠、甚至同类,一副冷面杀手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人们为什么一说到它们就谈蛇色变呢?大多数人们为什么要怕它们呢,难道仅仅是它们狰狞的外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其中的层层面纱。
其实对动物的恐惧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除了蛇之外,很多人还对其他动物敬而远之,诸如:蜘蛛、蝎、老虎、蟾蜍、蜈蚣、食人鱼、鲨鱼…….。据国外哈里斯调查,在这众多的恐怖的动物中,我们普遍最恐惧的动物是蛇。一项对英格兰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女性有38%害怕蛇,而且男性也有12%[1]。能登上人类恐惧动物排行榜的动物都有一个特点:它们会对人们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伤害,有时候这种伤害是致命的。蛇作为人类最为广泛害怕的动物,其对人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世卫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遭蛇咬,至少有3-4万人被毒蛇咬伤后死亡。中国每年也有30万人被毒蛇咬伤,数千人死亡。
除了人之外,还有其他动物也对蛇表现出恐惧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去看人类近亲-——猴子们对蛇的反应。据科学研究发现,灵长类中有11个属的物种表现出对蛇的害怕,出现尖叫、回避、骚乱等反应(图1)。看来怕蛇在灵长类中广泛存在,那灵长类与蛇之间有什么渊源,为什么怕它呢?
科学家们做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进而一步步揭开谜底。首先,人怕蛇是什么时期开始的呢?是不是天生就怕,婴儿时期就会表现出对蛇的害怕呢?心理学家们为此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16个9-10月大的婴儿观看蛇及其他动物(长颈鹿、犀牛、北极熊、河马、大象、鸟)的无声电影,观察婴儿们对蛇影像的观看时间,面部反应和兴趣等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婴儿们对观看蛇和其他动物的影像的行为反应没有差异,不支持人类天生就怕蛇的假说[2]。关于人不是天生怕蛇还有一张经典的图片(图2),图中的婴儿安静的和蛇呆在一起,丝毫没有一点害怕的表情。另外,科学家们从人类近亲猴子们身上也发现野外的猴子怕蛇,实验室养的却不是天生怕蛇[3]。以上几个例子显示人类和猴子们不是天生就怕蛇,怕蛇是如何产生的似乎另有玄机。
如果不是天生害怕蛇,那么人们又是如何产生广泛对蛇的恐惧的呢?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们为此又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一:研究人员给成人和学前儿童分别展示九张生物的照片,照片中包括蛇及其他不恐怖的生物。实验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八张不恐怖生物照片围绕着蛇,另一种是蛇围绕着无害生物,让他们分别辨认出蛇。结果发现小孩和成人一样,辨认出蛇的图像比青蛙、花卉或毛虫要快得多,说明人类存在着检测进化相关的危害源(蛇)的遗传偏向性[4]。实验二:实验人员给7-9个月和16-18个月,共48个婴儿同时播放蛇和一种其他动物的影像,这些影像随机伴随着成人受惊吓或愉快的声音。观察婴儿们在听到两种声音时,观看蛇或另一种动物的时间。结果表明婴儿们在看蛇时听到恐惧的声音,比起听到愉快声音时关注蛇的时间显著更长,而其他动物没有这种差异,说明婴儿们自觉表现出对蛇恐惧声更多的关注,这是婴儿们准备学习这种恐惧的体现[2]。婴儿们在学习该对什么表现出害怕时,出现了选择性,他们更倾向于学习害怕蛇,而不太关注那些看起来不恐怖的动物。实验三:实验室里的恒河猴开始不怕蛇,行为学家给他们观看野生猴子对蛇恐惧的录像后,很快他们就表现出对蛇长久的强烈的害怕。有趣的是,通过影像剪切,让影片中的猴子看起来见到兔子后也同样害怕,但是实验室里的猴子就不会习得对兔子的恐惧[5]。也就是说,你可以教会猴子怕蛇,但是你却教不会猴子怕兔子。以上几个实验说明,人和其他灵长类进化出了对蛇类的视觉敏感,并且具有进化意义上的选择性学习对蛇的恐惧。同猴子一样,对人类来说,本能需要学习激发,并且要通过经验来修改。
这种在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近亲中广泛表现出来的对蛇的害怕,暗示了这可能是人类祖先中就以进化的结果。蛇是一种早在恐龙时代就已存在的古老爬行类,它们遍布在草原、森林,平原、山地、甚至是高原。我们的祖先长期与蛇类共同生存在相同的环境中,蛇是那个时期对灵长类祖先威胁最大的生物。蛇以他们为食,并且进化出毒液造成更大伤害;而早期的灵长类就只能回避蛇类,恐惧蛇类,因此在视力和大脑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进化[6]。这些能力帮助早期的灵长类在野外更好地幸存下来。贯穿进化历史,能快速发现蛇以及知道怕蛇的人类更有优势幸存和繁育后代,更容易传下他们的遗传基因。而现代的人类遗传了这些基因,也具有怕蛇的这个特性。这也就不难解释蛇能够摘得人类恐惧动物排行榜的桂冠。
总之,人之所以怕蛇具有遗传上的进化意义。虽然人类不是天生就怕蛇,但是我们对蛇类恐惧的习得却具有偏向性。也就是说,我们对环境的怎样反应很大部分上取决于我们的基因;相对应的,我们基因的表达程度怎样又受着环境因素的制约。这也好比一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p1
图1. 灵长类对蛇的恐惧 (图片引自网络)
p2
图2 新生的小孩安详的与蛇在一起 (图片引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hman A, Mineka S (2003) The Malicious Serpent Snakes as a Prototypical Stimulus for an Evolved Module of Fear.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 5-9.
2. DeLoache JS, LoBue V (2009) The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human infants associate snakes and fear. Developmental Science 12: 201-207.
3. Cook M, Mineka S (1987) Second-order conditioning and overshadowing in the observational conditioning of fear in monkey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5: 349-364.
4. LoBue V, DeLoache JS (2008) Detecting the snake in the grass attention to fear-relevant stimuli by adults and young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284-289.
5. Cook M, Mineka S (1989) Observational conditioning of fear to fear-relevant versus fear-irrelevant stimuli in rhesus monkey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8: 448.
6. Isbell LA (2006) Snakes as agents of evolutionary change in primate brains.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51: 1-35.
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sar.blog.ke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