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六角恐龙”是什么?

从水到陆
2014年04月08日

作者:蔡波

水族宠物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长相奇特,“脸颊”两旁各长三支羽状的“角”的小动物伏在水里,人们常叫它“六角恐龙”。其实,它们的真名是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也叫美西螈,墨西哥的特有物种。羽状的“角”是它们的外鳃,可以在水中呼吸氧(图一),但它们并不是鱼类,而是很有特色的两栖动物。
典型的两栖动物在繁殖时将卵产在水中,受精卵孵化后就是蝌蚪,蝌蚪有鳃,在水中呼吸氧,而后逐渐变态,陆续长出四肢,鳃慢慢消失,肺慢慢长出,然后就开始了陆地生活。这种幼年时期在水中靠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成长过程就是两栖动物典型的变态发育过程。钝口螈属(Ambystoma)大部分的物种具有这种典型的变态过程。然而作为钝口螈属成员之一的墨西哥钝口螈不是这样。它们大多数情况下成年后外鳃并不消失,也不能离开水而生活,仍旧保留着幼体的形态,即:童体型或幼态持续型,可以简单理解为它们“结婚生子”的时候也还长着“娃娃脸”。只有被注射刺激生长成熟的甲状腺素或者在极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逐渐减少它们周围的水量的时候,它们就可能变态成没有外鳃,只靠肺和皮肤呼吸的“真正成年”的蝾螈。但这种受人影响的变态很难成功,就算成功了也会缩短它们的寿命。所以,我们见到的都是长着“娃娃脸”的“六角恐龙” (图一)。

图一:墨西哥钝口螈的本来面目

(图片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xolotl_ganz.jpg

墨西哥钝口螈的出名要追溯到1863年,这一年巴黎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引入了六只成年个体(其中一只是粉红色的品种)。一次科学家Auguste Dum ril在植物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新物种,而后证实这个新物种就是墨西哥钝口螈。它的成体被学者们发现还具备3对羽状外鳃后,便成为研究幼体性成熟的典型。至今大部分宠物市场和实验室繁育的墨西哥钝口螈就是它们的后裔。
由于墨西哥钝口螈的卵大、数量多,容易繁殖,而且具备一定的组织再生能力,现在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在实验室中广泛养殖并用于器官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有金色、白色、粉红、橙黄、黑色、虎斑等色彩变异,饲养环境和金鱼类似,而且对人没有毒性,墨西哥钝口螈成了当前世界流行的两栖类宠物,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品种出现(图二)。

图二:宠物市场常见的几个品种(作者拍摄)

然而原产地的野生的墨西哥钝口螈,带有毫不起眼的棕绿色夹杂黑色斑点(图一),分布在靠近墨西哥城的湖泊群中。这些湖曾经养育了很多生物。可惜由于城市的扩张,各产业的发展和防涝抽水等,目前仅剩下霍奇米尔科湖(Lake Xochimilco)和泽尔高湖(Lake Chalco)的湿地和运河系统中还有少量墨西哥钝口螈存在(图三)。因此,IUCN认为它们处于极危状态,快要灭绝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将其列入了附录II,限制野生钝口螈的国际贸易。

图三:墨西哥钝口螈如今的分布区域



作者:蔡波
后记:
2014年04月07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青”蛙变“彩”蛙?都是人工注射的染料》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40407/200545.shtml。文章中的内容有很多明显的科学错误,尤其是“六角恐龙”部分。有鉴于此,特写一篇科普,以正视听。

报道中关于“六角恐龙”“钝口螈”的文字与蔡波无关,蔡波本人并没有收到除非洲爪蟾之外的任何采访要求。报道内容中也有很多错误。“六角恐龙”并不是鱼类,而是两栖类。“六角恐龙”的学名并不是“钝口螈”,而是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也叫美西螈。“六角恐龙”对人而言并无毒性,当前人工饲养的品种已经有三十多种,流行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以前野生数量很多的时候,还被墨西哥人当做食物出售。

小贴士:
模式生物是指科学家广泛研究的,对其生物现象有深入了解的物种。根据从该物种得到的科学研究结果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较为普遍的生物规律,并应用在各领域的研究中。常见的模式生物有小白鼠、非洲爪蟾等。

延伸阅读:
http://www.ambystoma.org/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1095/0
http://www.mexico-herps.com/page/7?s
http://www.amphibiaweb.org/cgi/amphib_query?where-genus=Ambystoma&where-species=mexicanum&account=amphibiaweb
http://eol.org/pages/1019571/details
http://animaldiversity.ummz.umich.edu/accounts/Ambystoma_mexicanum/
http://www.arkive.org/axolotl/ambystoma-mexicanum/
http://www.aquariumindustries.com.au/wp-content/uploads/2012/07/Mexican-Walking-Fish.pdf
http://exoticpets.about.com/cs/amphibians/a/axolotls.htm
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Axolotl
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start=0&q=%E5%9C%A8%E6%A0%87%E9%A2%98:+Ambystoma+mexicanum+skin&hl=zh-CN&as_sdt=0,5
http://csar.blog.kepu.cn/2014022014252.html
http://csar.blog.kepu.cn/2014040518310.html

参考文献
Satoh A, Graham G M C, Bryant S V, et al. Neurotrophic regulation of epidermal dedifferentiation during wound healing and limb regeneration in the axolotl (< i> Ambystoma mexicanum</i>)[J].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08, 319(2): 321-335.
Tank P W, Holder N. The effect of healing time on the proximodistal organization of double-half forelimb regenerates in the axolotl,< i> Ambystoma mexicanum</i>[J]. Developmental biology, 1978, 66(1): 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