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两栖动物的迁徙行为

从水到陆
2014年11月18日

作者:风潇潇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这首“小燕子”儿歌经常能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春天到了,小燕子们从遥远的南方回到了自己的家,重新开始繁育自己的后代。每年春天和秋天,燕子们来来回回,这种行为就是动物界非常常见的迁徙行为。
动物的迁徙,是指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旱季和雨季,有规律的、沿相对比较固定的线路、定时地在两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如鸟类的大迁徙、非洲大草原斑马的大迁徙、大马哈鱼的大迁徙等等。动物的迁徙行为,可以使得动物逃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多种栖息地内的资源;同时,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大量的异性个体相遇并生活在异地,从而增加了交配和生殖成功的机会。
一些两栖动物也存在迁徙行为,如春天里蟾蜍的大迁徙,蝾螈的小距离迁徙。两栖动物的迁徙是由它们要占有陆地和半陆地环境,但是又必须返回到水体中进行繁殖的情况而引起的。两栖动物的迁徙有两种基本的类型:第一种是迁往有水的地方进行繁殖,如一些成体蟾蜍、蝾螈和蛙等,从它们生活的非水体环境中迁移到有水的环境或固定的水体环境进行繁殖;另一种是刚变态发育的个体成群地迁出水域去占有陆生栖息地,如春天里常见的刚变态的小蟾蜍大迁徙。
美国人Jim W. Dole曾经对豹蛙Rana Pipiens的迁徙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春天时节,万物复苏,越冬的成年豹蛙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迁往池塘进行繁殖。繁殖结束后,成年豹蛙便迁回陆地栖息地,并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巢域,待夏末时,又从陆地巢域迁回到越冬地。到夏季中期,池塘中的豹蛙蝌蚪边发育成了幼蛙,此时,幼蛙也离开池塘,他们或是朝各个方向扩散,或是沿着一定的路线迁移,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成千上万的幼蛙一起迁徙,场面极其壮观。两栖类动物的运动能力一般来说都是相对较若的,因而致使其迁徙的距离不会特别远,但是,Dole在离池塘5公里远都还发现了一些被标记过的豹蛙,可见迁徙的能力之强大。
很多两栖动物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形成了极为有限的巢域,他们年复一年地在池塘或溪流的一小片区域内繁殖。大多数两栖动物向繁殖地的迁徙都是在晚上进行的,因为夜间迁徙可以有利于减少天敌的捕食,提高存活率。关于两栖动物的繁殖迁移习性目前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了,但是其他类型的迁徙,特别是繁殖后的扩散迁徙还研究不是很清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wy1

1 迁徙中的蟾蜍(图片来源于网络)

wy2

2 迁徙中的蛙(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 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sar.blog.kepu.cn/

参考资料
Dole, J. W. (1965). "Summer movements of adult leopard frogs, RanapipiensSchreber, in northern Michigan." Ecology: 236-255.
Barnard, C. J. (2004). Animal behaviour: mechanism,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evolution, Pears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