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恐怖的入侵鱼-食人鲳

从水到陆
2014年12月11日

作者:九千岁



食人鲳并不是鲳鱼,食人鲳也不是一种鱼,是公众对一类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鱼类的统称。按鱼类分类系统,其倒是与广布中国的鲤形目鱼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由于背部多一个小的主要由脂肪组织形成的鳍,被叫做“脂鳍”,所以中国鱼类学家通常称其为“脂鲤”;又因为鲑形目也具有类似的脂鳍,所以也有称其为“鲑鲤”的。
在鱼类常见的四种体型之中,食人鱼所属的侧扁型的游动速度适中,但突击捕食和逃避敌害时,往往也展示出较好的爆发力。事实上,食人鱼在野外的主要食物不是人类等大动物,而是水生无脊椎动物、昆虫、和其他鱼类,其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体型健硕,耐低氧,耐浑浊,性情凶猛使之能够生活在我国的大部分温、热带水域。食人鲳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打破生物链,威胁中国的本土鱼类,破坏现有的鱼类区系,降低生物多样性,而且会对中国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美国已有21个州禁止养殖食人鱼。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于2002年11月发出通报,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局加强检疫把关,严防食人鲳流入中国,同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通报情况,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对非法入境食人鲳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对已流入国内在市场上发现的食人鲳进行清查处理,以防流入本地江河。2002年12月25日中国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发出《关于查处食人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以及公园、水族馆等养殖、展示的食人鱼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和销毁,并严禁将食人鱼放入自然水域。
菜市场常见的红肚鲳,学名短盖巨脂鲤,也叫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红肚鲳是食人鲳的“近亲”,不法商贩利用它和食人鲳相似的外形来混淆视听。在幼鱼时期这两种鱼几乎一模一样,但食人鲳下腭更为发达,撕咬角度更大。红肚鲳幼鱼食人鲳幼鱼的价格是红肚鲳的几十倍,而这常常成为一些商贩吸引猎奇的观赏鱼爱好者并获取暴利的重要手段。
Pirhana
图1. Pirhana
Pygocentrus
图2. Pygocentrus
红肚鲳_Piaractus brachypomus
图3. 红肚鲳 Piaractus brachypomus

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 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sar.blog.ke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