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入侵鱼之下口鲶

从水到陆
2014年12月27日

作者:九千岁

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也叫琵琶鱼、清道夫、清洁工鱼,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成体长20~30 cm,体扁平,头略开阔,背鳍高耸,尾细而长,胸鳍宽大似蒲扇。口唇发达如吸盘,体表粗糙,全身披盾鳞。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饲养水温22~28 ,饵料有水蚯蚓、红虫等。经常吸食水族箱缸壁上的藻类,是常见的工具鱼。事实上,下口鲶是一种偏肉食性的杂食鱼类,藻类和水草不过是其部分饲料,其也常常吞食鱼卵、刮食水生动物尸体等。水质要求不严,喜夜间活动。繁殖力强,每次产卵300~500颗,孵化率几乎达100%。
说道下口鲶,就不得不提到“异型”。异型鱼主要是水族上的说法,是来自南美的观赏鱼新贵,异形目前有编号的已经有三四百了。下口鲶只是其中的一种,编号为L021,是近年来新兴的神秘鱼种,在它的身上充满野生鱼类独有的狂放不羁的气质。养异型鱼不可以放生,因为会吃鱼卵,可能影响野外鱼类繁殖。异形鱼的种类很多,主要是来自鲶形亚目,吸甲鲶科Loricariidae的种类。在形态分类上很难鉴别,除了幼鱼的成长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就算是同一种的成鱼,雌雄间的形体,体色花纹,也是差距甚远。
目前下口鲶是这类异形鱼中公认的入侵种,主要源自水族贸易。因价格便宜,加之缺乏生态常识的养殖者将其丢弃到野生水域,各种适应能力能够帮助其迅速融入当地的环境。下口鲶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表坚硬多棘,出肉率低,缺乏经济价值,使之不会成为捕食鱼类或人类的优先捕获对象;其次,下口鲶都具有能够与水域环境融为一体的保护色,优越的贝茨式拟态能够大大弥补其运动能力的不足;最后,多数入侵环境中天敌的匮乏,导致了不同大小的下口鲶都有较高的成活率。
所幸下口鲶类Hypostomus?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北方的水体里难以越冬。由于观赏鱼贸易和物流业的日趋发达,南方的野外水体里经常能发现它的踪影,在珠江主航道水域,长江水域重庆段,汉江和一些南方湖泊均有发现。在江河中,丰富的食物来源导致了其对事物进行自主选择,下口鲶不再是鱼缸中食用藻类的工具鱼,而是嗜食鱼卵的入侵物种。另外,其钻洞筑巢的习性,还可能会对水坝、防洪堤等水利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决不能将自家鱼缸中下口鲶随意弃置到野外水体。
Pleco

1. 下口鲶(photo from wikipedia)

ss3

3. 吸附在鱼缸壁上的下口鲶(photo from wikipedia)

参考阅读:http://www.auburn.edu/academic/science_math/res_area/loricariid/fish_key/Panaque/Panaque.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Hypostomus_plecostomus

异形鱼图鉴:http://guanshangyu.cc/thread-701475-1-1.html

异型鱼类编号整理:http://chinapet.net/bbs/topic-695609.html

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 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sar.blog.ke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