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与
孔雀的尾羽曾困扰了达尔文许久。这个看来没用、笨重又俗丽的特征,对孔雀生存似乎没有任何帮助,但却代代相传,这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由于自然选择理论无法解释看上去毫无用处的雄性装饰物(如复杂精美的羽毛、颜色鲜艳的鸣囊等)进化的原因,达尔文便大胆提出,它们的出现完全是出于性选择的缘故。图1.雌孔雀
在大多数物种中,被雌性所选择的用来交配的雄性都应该能够展现出一些健康的遗传信息。举个例子,雄孔雀的尾巴比身体长得多并且装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眼点。而眼点的数量可能与雄性基因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因此雌孔雀往往会选择那些眼点数量更多的“小伙子”。在一项被引证得最多的关于孔雀尾巴的研究中,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Marion Petrie在剪掉了雄孔雀尾羽上的部分眼点后,发现雌孔雀开始冷落慢待这些家伙。之后,法国的科学家也证明了具有较多尾羽的雄孔雀,其免疫系统也较健全,这表明尾羽是雄鸟适存度的指标。此外,与其他同类相比,雄孔雀的羽毛越华丽,它们的寿命也越长。达尔文最后找到的令他满意的想法——性选择理论,得到了验证,孔雀笨重的尾羽成为了性择理论的经典招牌,看似无用的尾羽是雌性偏好的产物。图2.雄孔雀
然而新的研究发现,孔雀开屏不再作为择偶标准,在求偶时拥有较多眼状斑的雄孔雀并没有优势。眼班的数量在增加的雄孔雀求偶的胜算上似乎并不是必要的。孔雀开屏的故事得重写了。图3.孔雀开屏——雄孔雀向雌孔雀展示自己漂亮的尾羽
加拿大昆士兰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Roslyn Dakin,和他的同事Robert Montgomerie,在春天繁殖季追踪三个野生孔雀族群。结果发现,尾羽眼点较少的雄鸟,很难吸引雌鸟的注意,但具有比平均还多眼点的雄鸟,同样不具有求偶优势。如果雌孔雀忽视这些美丽羽毛的存在,那么雄孔雀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打扮自己并且拖着大尾巴走来走去呢?美国奥斯汀市得克萨斯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Michael Ryan认为,雄孔雀之所以还要留住它们的尾巴,恐怕是由于在一只雌孔雀对自己表现出兴趣之后,它们可以摇动这些羽毛从而发出交配所必需的沙沙声。他说:“如果没有尾巴,它们便演奏不出这么美妙的音乐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Marlene Zuk并不认为这些研究结果驳斥了Marion Petrie的工作,他认为这是由于前者的实验并没有涉及华美的尾部羽毛在交配中所扮演的角色。挪威奥斯陆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Stein Are Sther认为,这些新的研究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雌性到底是如何评估雄性的”。所有照片均来自网络
Andersson, M. Sexual Selection (Princeton Univ. Press, 1994).
Marion Petrie, Halliday Tim, Sanders Carolyn. (1991). Peahens prefer peacocks with elaborate trains. Animal Behaviour 41, 323-331.
Adeline Loyau, Marion Petrie, Michel Saint Jalme, Gabriele Sorci. (2008). Do peahens not prefer peacocks with more elaborate trains? Animal Behaviour 76, e5-e9.Mariko Takahashi, Hiroyuki Arita, Mariko Hiraiwa-Hasegawa, Toshikazu Hasegawa. (2008). Peahens do not prefer peacocks with more elaborate trains. Animal Behaviour 75, 1209-1219.
Roslyn Dakin, Robert Montgomerie. (2011). Peahens prefer peacocks displaying more eyespots, but rarely. Animal Behaviour 82,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