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川西野行札记

从水到陆
2015年08月06日

作者:PSG

?一、整装待发
终于有时间来整理一下这段野外经历了。
回顾自己的上半年,几乎是在动荡与奔波中度过。因为涉及到换实验室,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切换,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时常还是会回想起3-4月份在川西的这段时间。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沿途的经历。我想把其中的一些片段写下来,权当作是一次纪念。

步入正题。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和课题组老师给的这次机会,让我和师弟能够独立进行这一次野外工作。所谓“独立”,就是指行程中的所有一切都由我们自己主导。显然,对严重缺乏野外工作经历的我来说,这既是信任,更是重大的挑战。后面的经历也说明,经验和充分的准备是多么重要。
生物科学研究看似和大自然密切相关,但身处其中的人都知道,我们几乎被完全割裂为两个部分,实验室和野外,或者是“微观”和“宏观”。对于长期盘踞在实验室的我来说,“生物”其实并不是生动活泼的个体,而是EP管中的试剂或者是电脑屏幕上的序列。Everything is new in the field!所以在众多野外达人面前,我不敢用“科考”这个的词来形容这次经历,只能说是一次“野外工作”。
这次工作的目的地是四川西部,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两个地区。选择川西的原因是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落差很大,伴随着物种和景观的剧烈变化。工作目标很简单,就是观察不同海拔下常见两栖动物,推断它们的繁殖季节。所有的观察数据是为将来更细致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常见的物种常见的生活史指标,遗憾的是我们之前并没有准确量化的数据。或许有时候高大上的工作多了,基础的工作就会被忽略。
两栖动物伴水而居,而川西有两条主要河流——岷江和大渡河。我们决定从大渡河开始,就像一个pilot实验,看看我们能不能做成这件事!我们查阅了地图,决定第一站前往雅安市的天全县,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翻越二郎山,到达大渡河流域。
western sichuan

山峦起伏的川西地区

前期准备
首先,交通工具:由于我们只有两个人,携带了大量的物品和装备,因此在评估之后我们选择自驾出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非常灵活,可以前往任何一个有公路的地点而不受时间限制。临行前要携带好必要的证件,包括身份证、驾照和行驶证,检查汽车状况,保证油箱充足。
其次,工作设备:需要带的出行相关物品包括靠谱的GPS、电池、地图、导航仪、充电器、衣物、不同型号储物箱、急救箱和干粮。工作相关物品还有相机、文具、手电、手提电脑、样品管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和介绍信。另外,一定要买好保险!
再次,行程计划:虽然现实的情况谁也不能预料,但一定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尽力按照计划进行。
最后,现金。非常重要!
stuff

检查车辆和一切装备物品,确保安全



出发!!!
在一切都“基本上”准备完毕之后,3月中旬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伴随着兴奋,我们开始了行程。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当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二、天全:热情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部分原因可能是,出去可能要花很长时间(纯TX)。尽管我们一大早出发,想很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偏偏事与愿违,整个上午我们都没有走出大成都的水泥森林,光是在南三环就堵了我们一个小时。我们一直在感叹,车实在是太多了!想起前不久在哥本哈根闲逛的时候,很多大道上也只有零散的几辆汽车行驶,风情果然迥然不同。
出城之后,一路高速到达雨城雅安。刚经历过一阵小雨,雅安显得非常精致,富有文艺范。最早听说这个地名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茶马古道》片尾曲的一句歌词“过了昌都寺,才能到雅安”。
我们几乎没有停留片刻,很快便踏上了318国道,向目的地天全前进。天全离雅安并不远,第一次行驶在川藏公路上,感觉还不错,路面虽然不怎么好,但是很宽。我们就这样接近着目的地,眼看就在眼前了,突然,前面的车辆向一条长龙一样停了下来,看不到头,又堵车了,原因是前面的车辆让不开,后面的车又见缝插针蜂拥而至,交警正在疏通。我们只好把车停下来等着。
一公里的路程,走了不知多久,到天全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投店,吃饭。普通的旅行者,一天的劳累之后可以去休息了,但我们不行,因为天黑以后,我们工作才开始。
天全县城不大,我们首先绕了县城一圈寻找可能适合动物栖息的环境,重点关注河流和水塘,然而并没有什么收获。在公园附,近我们也问了几个当地的居民,他们的建议是过段时间再来,现在还比较冷(大约15 左右)。我们听了以后心灰意冷,因为如果海拔不到1000米的天全都还没有动物出蛰,再往上走就更没什么希望了。
转眼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把车停到城外的一处农田附近,心灰意冷,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搜索。我们发现,这里的农田都是水稻田,当地农民为了灌溉需要,会在农田附近挖出一些方圆1米左右的土坑用来蓄水,这些恰好为两栖动物的繁殖提供了非常好的产卵场。果然!我们在一个稍大一点的水坑里发现了很多蝌蚪,从发育情况看已经孵化出了2个星期左右。既然有蝌蚪,说不定就有成体,我们又沿着路边的水坑继续找下去。
tadpole

我们找到了蝌蚪!

就在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我们的手电筒没电了。其中一个很不给力地熄灭了,顿时眼前一片漆黑,眼看就不能继续找下去。这时,从对面走来了一群正往家走的村民,大概有6~7位,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手电。可能他们也很好奇两个陌生人在这里,其中一个小伙主动过来问我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我们把事情简单介绍了一下。那几位村民表示他们知道哪里有成年的个体,于是就用他们的手电,带着我们穿越农田到里边更大的水坑里。果然我们观察到了正在抱对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成体,说明它们的繁殖期还正在进行中。随后他们带着我们去看了其它几个地方,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又回到路边,这才与他们告别。
热情的村民让我们不虚此行。我的经验是,在野外工作中,出门前电筒要充满电,一定要多跟当地人沟通,有困难可以寻求帮助。而且,要找那些可能熟悉野外环境的人。在天全城里问的居民,他们可能并不熟悉真实的情况,仅凭印象就给予我们指导,而印象有时候也不靠谱。当然,跟人沟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第二天一早,吃过雅安的名小吃“哒哒面”之后,我们作别了天全,向下一个目标前进,我们将要遇到一个巨大的障碍!
noodle

雅安“名产”

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sar.blog.ke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