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与
青蛙一出生就不得不面对重重困难:大部分蛙产卵后便对卵不闻不问,任凭大自然与捕食者处置。如果没有雨水的滋润,蛙卵在太阳的曝晒下,很快就会干死。即便幸运地躲过干旱的威胁,捕食者也可能早已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蛙家族生活之艰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的蛙选择了积极面对,它们并没有坐以待毙。早从卵的时候起,它们就已经未雨绸缪,为了给蛙卵提供一个安全之所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图1. 花姬蛙
在这方面,生活在湍流环境中的海南湍蛙更是险中求胜。它们会在激流中选择一块石头,然后把卵产在背对湍流方向的石头底部,蛙卵紧紧地贴附在石壁上,上游和下游的水流十分湍急,捕食者很难在这里摄食,这样一来不管是来自空中的、上游的抑或是下游湍流中的捕食者都无法触及海南湍蛙的卵,真是太绝了。图2. 海南湍蛙
如果你还是觉得蛙卵待在水里不安全,大可以直接让蛙卵与水里的捕食者隔离,峨眉弹琴蛙做的不错。雄蛙会选择在离水塘不远的地方筑巢,以此吸引雌蛙的注意,成功抱对后,雌蛙会将卵产在巢中。巢穴跟水塘平行,但并不直接接通。待卵在巢穴中发育成蝌蚪,准备好探索外面的世界后,它们会借助雨水的作用来到水塘,开始新的生命历程。图3. 峨眉弹琴蛙,左上角为正在筑的泥巢
与峨眉弹琴蛙相比,斑腿泛树蛙更甚一筹,它们直接将卵产在密封的卵泡里面。雌蛙用后腿搅拌产生泡沫,泡沫最外层在接触空气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变硬,将蛙卵封存在里面。卵泡除了为蛙卵提供水分、氧分以及发育过程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之外,更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斑腿泛树蛙的卵泡简直就是个绝佳的育儿室。卵泡通常产在水塘上方几片交织在一起的树叶上,一个星期过后蛙卵即可发育成蝌蚪,蝌蚪从卵泡底端的黏液上挣脱下来,掉进水塘。图4. 斑腿泛树蛙的泡沫卵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蛙都会筑巢或者形成卵泡,它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一难题的呢?图5. 眼斑小树蛙在竹筒里产的蛙卵和初步发育的小蝌蚪
同样,并不是所有的蛙都像眼斑小树蛙那么幸运能找到自己的“竹房子”,神奇的负子蟾甚至将卵产在自己的背部皮肤上,背着卵到处走。估计它们觉得把卵放到哪儿都不安全,还是觉得带在身边比较妥当吧——这也很符合“行走江湖”的作风!?图6. 示雌性背条跳树蛙趴在蛙卵上守护蛙卵,蛙卵中的蝌蚪清晰可见
未雨绸缪,从卵开始,蛙们的智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