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法定保护动物 松鼠科 长吻松鼠属 条纹松鼠属 红腿长吻松鼠 橙喉长吻松鼠 多纹松鼠
树栖或半树栖的大尾鼠:松鼠类⑷
——法律保护之鼠㈦
丽松鼠亚科的另2属,大多营半树栖半地栖生活或虽树栖也喜好到地面活动,仅橙腹长吻松鼠纯树栖。
⑶长吻松鼠属
Dremomys:毛色与松鼠科其它属有显著差别:颊、股或尾基部具锈红色或橘黄色斑块,与体背毛色明显区别;背部无纵纹,面部也无明暗相间的花纹。体型较大,成体体长超过170毫米;尾长约为体长的2/3或更长,尾毛蓬松但不很长。耳无毛簇,耳壳明显露出毛被外。头骨狭长,颅全长不小于45毫米;吻长而细,鼻骨长超过眶间宽,其前端远超出上门齿;脑颅圆凸,下颌每侧具4颗颊齿,上颌每侧具5个颊齿但第一前臼齿甚退化;听泡正常,其内部不分隔为几个室。乳头3对,胸1对,鼠蹊部2对。阴茎骨与花松鼠属一样,为1杆状骨和1长三角形片状构造组成,由软骨连结,三角尖朝后弯向主干的下部。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活在山地树林中。在我国已知5种,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及西部地区。
①橙腹长吻松鼠D. lokriah:眶间宽约15.5毫米,吻长约16.4毫米。体呈灰褐橄榄色,毛尖橙黄色;体腹面从喉部到尾巴皆鲜橙黄色或黄色或锈黄色;颏毛色较浅,鼠蹊之间及尾基都较腹部深些。后肢足背毛色似体背面,前肢足背色淡。耳背面有一个明显的白色略带淡黄色的斑。尾上下有黑与浅黄白色相间不规则环纹。通常生活在海拔2000~2600米的树林中,树栖,叫声尖锐。中国为次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及云南;国外见于尼泊尔、印度阿萨姆至缅甸一带。
②珀氏长吻松鼠D. pernyi:“三有”名录写作“泊氏”,是此属松鼠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系“半特有种”。体大小似赤腹松鼠,颅骨吻部狭长,眶间宽约14~15毫米,鼻骨长16~17毫米,吻中部宽约6毫米,齿虚位长达12~13毫米。体背面一般呈橄榄绿色,有的也带褐色;体腹面毛色灰白或乳白或微染黄色,尾仅基部下面呈锈红色,其余灰浅黄色。树栖,也下地活动,树上营巢。叫声响亮。在我国广泛分布华北、西南和东南各地,直至台湾;国外分布于缅甸和印度阿萨姆。
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引自卢济珍、岩昆1983, 见《海南岛的鸟兽》)
③红颊长吻松鼠D. rufigenis:俗名红嘴老鼠。颅骨狭长,吻细长,齿虚位长12~14毫米。吻长13.5~15.5毫米,其中部高约10.5毫米,略比珀氏长吻松鼠的高,颧宽为颅长的51.9~55.8%。鼻骨长大于眶间宽,其后端中间呈楔状缺刻,并为前颌骨后端所超出。眶后突尖细,向下弯。门齿孔甚为短小,远离上前臼齿前缘基部。左右颊齿列几乎平行。体背面、两侧及四肢外侧呈橄榄褐色;吻端和两颊锈红色,喉部毛淡黄色;耳壳灰黑色,耳壳基部后有显著的白色斑2块。体腹面灰白色或淡棕黄色,四肢内侧污白色;尾上面黑色,下面中央整条为锈红色。乳头3对:胸部1对,鼠蹊部2对。营半树栖半地栖生活,白昼活动。分布四川至安徽、云南至海南岛等中南部各省(区);国外分布马来西亚、缅甸、越南。
④红腿长吻松鼠D.pyrrhomerus:别名红黑长吻松鼠。吻较长,似锥形,鼻骨前伸,颧骨粗壮,听泡较小。眶间宽17~18毫米,鼻骨长20~21毫米。腿部具栗红色毛斑;额顶、背毛及腿上部暗橄榄黑色,背中央色较深,体侧棕黄色;腹部淡黄白色。两颊及颈部橙棕色;耳后斑明显。尾背暗橄榄绿色,尾腹中线暗棕红色并延伸到尾端,尾基腹面及肛门周围带暗棕红色。栖息于亚热带海拔约1000米的杂木林中,在树洞或石隙中筑巢。冬季活动较少。食性杂,以果实、树叶、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中国特有种,分布川、湘、皖、浙一线以南各省区,直至海南岛。
⑤橙喉长吻松鼠D. gularis:体腹面毛的基色为黑褐,颏部、喉部及后肢内侧橙红色,与身体腹面的其他部位形成鲜明的对照;体侧的斑块较红颊长吻松鼠明显减弱,成为一条细线状;两颊、鼻部及前额的(茶)褐色比红颊长吻松鼠浅,而与红腿长吻松鼠较为接近。整条尾的下面为锈红色。
橙喉长吻松鼠的外形量度资料,依标本的均值 标准差,可补充如下:
橙喉长吻松鼠的模式产地在越南,中国为该松鼠主要分布区,见于云南中部(无量山和哀牢山)和南部。
该松鼠为单型种。国际上对它的分类地位曾存在不同意见:Osgood(1932)基于皮毛及头骨方面的特征,将该类群列作红腿长吻松鼠的亚种(原初发表时所用学名为
Dremomys pyrrhomerus gularis Osgood, 1932.);Ellerman 等(1950)则视其为红颊长吻松鼠
D. rufigenis的亚种,但同时强调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类群,可能是另一个种。Corbet & Hill(1992)乃基于喉部、颈部的橙红色以及腹部的黑灰色,将该类群列为有效种。但Wilson & Reeder(1993)仍将
D. gularis作为
D. pyrrhomerus的同物异名。而今,李松(2008)结合外形特征及分子生物学证据,确立了该类群的独立物种地位,种名即为
Dremomys gularis Osgood, 1932。
(注:现今互联网上有些“橙喉长吻松鼠”条目,乃将该松鼠与条纹松鼠(多纹松鼠)混淆,附了一些其他种长吻松鼠图片,文字描述和相关数据则套用条纹松鼠,那是张冠李戴了。其实这两者不仅非同种,而且不同属!条纹松鼠〈详见下述〉体两侧各有2条淡色纵纹,无臀斑;橙喉长吻松鼠体背体侧都无纵纹,尾基部和股部具锈红色臀斑,请读者注意辨别。)
⑷条纹松鼠属
Menetes:又称多纹松鼠属。体略比普通松鼠小,体侧面有若干纵纹,尾明显短于体长。成体颊齿齿冠扁平,下颌臼齿中间无大凹陷,上颌每侧具5个颊齿,门齿深橙色;鼻骨长度稍大于眶间宽度。乳头3对。主要在地面生活。为单种属。
条纹松鼠(引自互动百科)
条纹松鼠M.berdmorei:又称多纹松鼠、线松鼠。体重平均约195克,体长20厘米左右。毛柔软而密厚,头顶及背部和四肢外侧带有棕黑色光泽,腰部两侧各有2条淡黄色细纹,其间夹有深黑棕色宽纹;体腹面白或淡黄色,至尾部下面渐为赤色,毛基灰色。头部、吻部甚尖,吻端至眼下及两颊均为淡黄褐色,眼周淡黄色。尾毛蓬松,尾背面黑色,尾侧及末端毛较长,毛尖白色,毛基黑色与土黄色相间。后足底有6个肉垫。
条纹松鼠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多活动于森林边缘、村边田园中,在竹类阔叶树混交林的沟谷地带也常见。不喜爬树,多在地面活动,跳跃敏捷,常在乱竹倒木间寻食。主食各种植物种子与浆果、嫩芽等,也吃昆虫。
中国为条纹松鼠边缘分布区,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和西南部(沧源),数量稀少;国外分布在中南半岛,模式产地在缅甸。
由先前“松鼠类(1)”篇的表1可知,这2属6种松鼠,条纹松鼠数量极少,长吻松鼠属仅珀氏长吻松鼠分布较广,尚属“无危(LC)”之外,其余4种皆为“近危,几近符合易危(NT VU)”。致危原因都是森林的砍伐、破坏栖息地、人类干扰。鉴于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里多起着有益作用,从生物多样性及科学研究价值角度都应积极保护,对它们及其栖息地都须精心呵护,不得任意捕捉与滥伐。
【鸣谢:橙喉长吻松鼠的生物学资料十分罕见,承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松博士精心蒐集并友情提供;本文其他种属的形态描述主要引用黄文几等《中国啮齿类》(1995)及夏武平等《中国动物图谱 兽类》(1988)。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