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有”保护动物 鼯鼠科 复齿鼯鼠 沟牙鼯鼠 五灵脂
鼯鼠类⑵:2个“特有种属”
——法律保护之鼠㈩
鼯鼠多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仅少数几种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温带与寒温带森林中。我国分布7属18种,复齿鼯鼠属和沟牙鼯鼠属是2个单种属,系中国特有种、特有属,在经济、生态和科学研究“三有”价值上两者位居前列,现予首先介绍。其基本生物学资料列于表 鼯-2a。
复齿鼯鼠属 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属
Trogopterus也称橙足鼯鼠属,是单种属。该属鼠的臼齿齿冠珐琅质型式甚为复杂,具有珐琅质岛状物与珐琅质褶迭物构成复杂折皱的齿面,故名复齿鼯鼠。门齿狭窄,而第二上前臼齿为颊齿中最大者。
复齿鼯鼠(彩照引自CCTV.com2007年11月《森林之歌》)
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1867: 别名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并有寒号鸟、罕搭拉虫之俗称,英语名Complex-toothed flying squirrel,系中国特有种,并是产著名活血止痛中药材五灵脂的经典动物。识别特征:体长26~30厘米,尾长26~27厘米,短于体长;耳基内外侧各有一小簇黑色长毛。后足底的蹠垫位于内侧,呈卵圆形。体背面黄褐色带赤褐色,或浅淡土黄色杂有灰色。前、后足背面鲜黄褐色。眼圈赤褐色或黄褐色。体腹面白色或灰黄色,毛基部灰色;尾灰色带黄褐色调。
该鼯鼠体重约250~400克,头宽、吻短、眼大、耳廓发达;耳背与体背同色,外缘橘黄色,耳长30毫米多,耳簇毛长而黑。颜脸部色较淡为灰色。皮翼上下面与体背、腹面同色,惟边缘毛呈鲜橙黄色或棕红色。后肢略长于前肢,后足长56~60毫米,一些个体的足背面带浅淡赤色。尾形扁平,有的远端有许多黑色长毛或就呈黑色。
生活在海拔1360~2750米山区的山林中,尤喜有松柏的树林。多在陡峭山崖的岩洞或石隙内营巢,巢窝以苔草类或干草为材料,略呈圆形,外径30~50厘米。通常每巢仅1只个体,一般雄鼠的巢口向洞口,雌鼠的巢口开在侧面。洞口一般离地高30米以上,冬季用干草封洞口御寒。
夜行性,善攀爬,傍晚出巢,从山崖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最远可滑翔200多米,月夜特别活跃。活动时爬攀与滑翔交替,拂晓前返回洞巢。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到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
植食性,最爱吃松树、柏树的籽实、针叶和嫩皮,也吃山杏、山核桃等含油脂多的坚果和嫩叶,偶尔捕食甲虫等小型动物。
每年繁殖1次,12月下旬至1月为发情期。每胎通常1~2仔,偶尔有3~4仔。寿命达10年以上。
鼯鼠具有“千里觅食一处泄”习性,无论活动范围多大,都固定在一处排泄粪便。一般排粪在距洞口10~15米处,粪便集中。中药材五灵脂就是从其栖息的山野悬崖石洞或石面收集,除去杂质并晒干即成。其粪粒呈长椭圆柱状形,长约0.5~1厘米,表面黑棕色、灰棕色或红棕色,常可见浅色斑点,质松易折断,味微苦咸,称灵脂米,又名散灵脂;以表面粗糙、外表黑棕色、断面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佳。或由许多粪粒与尿凝结成不规则块状,称灵脂块,又名糖灵脂,其质较硬,气腥臭,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油润而无杂质者佳。
本种广泛分布华北、华中各省,北至辽、吉,西达青、川、云、藏。共有4个亚种。指名亚种又叫河北复齿鼯鼠,体形较小,体背面鲜黄褐赤色,喉及体腹面白色,前后足背面鲜黄褐色。湖北亚种身体较大,体背面鲜黄褐色,体腹面白色,足背面赤褐色。云南亚种体毛色较灰,头和体背面浅淡呈土黄色或灰色。西藏亚种分布于西藏南部措美等地。
北京山区县及河北、山西农户,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就进行人工饲养复齿鼯鼠,喂以松柏枝叶和清水,收集其粪便,风干后售给收购部门作五灵芝药材。
沟牙鼯鼠属 沟牙鼯鼠
沟牙鼯鼠属
A?retes又称黑翼鼯鼠属,也是单种属。其骨骼特点是:颅骨吻短而宽,鼻骨较长,后端明显超出前颌骨后端。上门齿比其他任何鼯鼠类的宽,其唇面中央有1明显纵沟;第三上臼齿明显较小。第二上前臼齿,冠面与第一上臼齿的相等,但从侧面看它的3条横嵴最前面1条低于其余2条。腭骨后缘中间有1短尖突。腰椎甚长,8枚腰椎的长等于颈椎和胸椎的长,腰带仅与1枚荐椎相连接。
沟牙鼯鼠(彩照引自互动百科,由kerry2008上传)
沟牙鼯鼠A?retes ?melanopterus (Milne-Edwards,1867):别名黑翼鼯鼠、沟牙飞鼠、麻催生子,英语名North Chinese flying squirrel 或Grooved-toothed ginant flying squ.,也系中国特有种。识别特征:上门齿宽且具1直沟;体型中等,体长27~36厘米,尾长约与头躯等长。全身长有柔软而较长的棕黄色毛,体背面为浅黄、灰和黑的混合色;头部色较浅,脸颊部灰棕色,耳背面毛尖黑色;皮翼黑褐色,其边缘灰色,下颌喉部有1黑斑。胸、腹部中间白而带土黄色,尾端黑色,前后足亦均呈黑色。尾毛蓬松而左右分。
沟牙鼯鼠体形较大,体重可超过500克。眼大而圆,具橙黄色眼圈。耳基部无细长簇毛。
该鼠生活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的山地树林中,树栖,常在高大乔木的树洞中营巢居住。夜行性,善攀援,能滑翔。主要以野果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其粪尿会集中排泄在巣穴附近的树洞等处,亦可采集用作五灵脂药材。
本种仅见于我国北京与河北东部兴隆山区、东灵山一带,及甘肃、四川(黑水、里县)不多的几个地方,分布狭窄,数量很少。已知有2亚种,河北的为指名亚种身体较小,四川亚种身体较大。
2“特有种”的生存状况
体形为中型种的复齿鼯鼠和沟牙鼯鼠,生活在我国人口密度很高的省区里,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甚大。作为可采集其干燥粪尿当“五灵脂”药材的2个最主要对象,特别受人关注,不免常遭干扰以至过度利用、非法捕杀。再加之砍伐森林、开山采石、垦荒、人工造林等,改变了栖息地的外貌和质量,使它们的生存受严重威胁。即使复齿鼯鼠分布区较广,原先在一些适宜栖息地曾有较稳定的密度,如今种群数量也显著下降。国内两次(1998、2004)评估,沟牙鼯鼠皆为“濒危”(EN),复齿鼯鼠皆属“易危”(VU),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则将复齿鼯鼠也列为濒危(EN)。
2000年国家将所有鼯鼠都列入《国“三有”动物名录》保护。之前,复齿鼯鼠和沟牙鼯鼠早在1994年就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国际保护重要性物种”;河南(1990)、山西与广西(1991)、河北(1993)和湖北(1994),以及四川(1990)和河北(1993),已分别将这2种鼯鼠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北京市则是在2007年颁布的市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列入此2种鼯鼠。另一方面,为便于采制五灵芝药材,北京、河北、山西民间对复齿鼯鼠等的人工饲养亦在积极开展。但这些措施都未能确保野生鼯鼠免遭厄运。鉴于其经济与生态重要性及生存受威胁的现况,众多专家建议将这2特有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级,禁止捕捉,并加强栖息地维护,以有效维护原生种群和资源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