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技术的心灵之约——“心脏起搏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心脏起搏器无论在技术性能方面还是在功能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心脏起搏器自二十世纪60年代进入临床应用到人体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

  在技术性能方面由原来的单一的非生理性固定频率起搏发展到今天的具有体外程控改变起搏参数、自动感知、频率应答、生理性起搏等复杂功能,功能应用方面由治疗缓慢心动过缓症发展到今天的具有抗心动过缓、抗心动过速、抗心力衰竭等多功能治疗。起搏器由单一的“保命”作用变为既具能保障生命又有提高生活质素的作用。在短短的五十年里,心脏起搏器经历了四代变迁。第一代:固率型起搏器(1958年~1968年)VOO;第二代:按需型起搏器(1968年~1977年)VVI;第三代:生理性起搏器(1978年~1996年)DDD;第四代:自动型起搏器(1996年~今 )。近来,又研制出了数码型的心脏起博器,为心脏病情的监控提供更精确的资料。起搏器在重量方面、体积方面、绝缘屏蔽防干扰方面、电能耐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心脏起搏器成了名副其实的“微型智能化电脑治疗仪”。

  心脏起博器完整的来讲是一个多部件系统,包括植入人体的系统与体外程控系统。植入人体的系统由起搏导线和脉冲发生器组成,导线为特制的直径1~2毫米的柔软的包裹绝缘层的金属线,经穿刺/切开人体静脉送入心脏里面;脉冲发生器则是起搏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合金制造的外壳严密包裹的含电池的微型智能化电脑,重量25克~125克不等,大小如一块小巧克力~半个火柴盒,与导线连接后一般安置在人体左或右侧上胸的皮肤后面,不与外界接触,方便植入者如常生活。起搏系统的植入由外科手术方式发展到微创穿刺小切口植入方式。体外程控系统由起搏器程控仪及心脏电生理医师组成,起搏器的植入仅仅是手术操作的完成,完善的起搏器追踪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及时地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保障起搏器的“完美”运作,保证植入者对起搏器的完整“享受”,保证植入者的生命安全。

  心脏起搏器的创世,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现时世界上每年植入人体的起搏器为60万只,而在中国按人口比例植入数较少,按1997年统计,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量仅5000台,远远低于欧美经济发展国家的植入量。究其原因,除受经济条件和起搏器工业发展状况的限制外,国民对心脏起博器了解甚少、畏惧心理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知识宣教的普及,我国心脏起博器的植入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递增20%,起搏器每年的植入数将会继续稳步增长,按东南亚人口比例植入数计算,我国的实际需要量将为2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