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最热五年!你的身体正在经历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02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气象报社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世界气象组织(WMO)官网消息,20152018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2019年,这种升温趋势并没有减弱的迹象,1月至5月是有记录以来同期气温第三高——20152019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此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网络“热搜”!那么,问题来了!高温到底对我们人体有什么影响呢?  

  在气象学上,我们将日最高气温达到35 以上,称为高温天气!  


(图片来源:姜虹绘制)  

  35 ?什么概念?一杯35 的水很难冲开奶粉,35 的洗澡水可能让你觉得有点凉。那么35 以上的环境呢?一个字……  

(图片来源:姜虹绘制)  

  我们人体的恒温在36 ~37 ,它就像一台空调一样,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来维持自己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图位于下丘脑,即图中红色部分。(图片来源:Wikipedia  

  人体的散热取决于我们体表与外界之间的温度差。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的温度与外界的温差较小,甚至低于外界的温度后,那么散热过程的发生就会受阻。这时,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皮肤血管会扩张来增加血流量,使体表温度升高,从而促进汗液蒸发达到散热的目的。  

    

  什么是特殊情况?  

  当我们的汗腺功能发生障碍、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老年人等,其体温调节中枢不能正常工作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散热过程就很难发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体温升高。  

(图片来源:姜虹绘制)  

      

  当外界温度过高导致体温过高,我们会怎么样?  

  当体温升高后,我们身体会发生保护机制,但如果温度过高时,我们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它们会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衰竭。  


(图片来源:姜虹绘制)  

  对于消化系统,高温条件下,我们的胃肠道蠕动就会减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天太热了,觉得不饿,不想吃了~”,其实就是胃肠道的收缩和蠕动减慢,导致吸收和排空速度减慢。于是就出现了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现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多胃肠道疾病。  

  对于长期高温作业的人,容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大量的排汗还会导致其电解质紊乱,出现肌肉的痉挛(抽搐现象)等等。  


(图片来源:姜虹绘制)  

  你问我怎样避免环境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答案只有一个!  

  请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过度活动或强体力劳动引发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避免不了呢?  

  在高温天气时无法避免大量出汗,又导致了我们轻度中暑,那么……首先就是多喝水,促使热量随着尿液排出。避免机体电解质严重丢失,尽量补充水份、电解质、葡萄糖等。简单的做法就是补充一些淡盐水、葡萄糖等等。  

(来源:百度搜索)  

  另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降温!降低环境温度,赶紧到温度低的地方比如阴凉地方;物理降温,颈部(颈动脉)、腹股沟处冷敷来进行物理降温。绝对有效!  

  通常我们总有一些误区,认为夏天到了,只要备了“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就没问题了!  

  其实不然,这些药物并不能解决中暑的根本原因,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上述药物对高温中暑有治疗作用,只是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其实,最根本方式就是尽量处在一个温度相对事宜的空调房中,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比吃药更有效。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及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多发。  

    

  夏季小贴士  

  由于高温天气易导致食物变质,滋生细菌,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夏天气温高,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相对较大,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等都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果再贪凉,忽冷忽热的环境就会引起伤风感冒。  

  高温天气还会致使血管扩张张,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可能会有血压波动,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夏季,不要贪凉呀!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运行单位、中国科普博览网主办单位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关闭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