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豪猪怪事:“冒牌猪”喊“打假”?
发布时间:2019-02-01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苏更林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今年是猪年,不少跟猪有关的动物都来凑热闹。这不,名里带“猪”的豪猪也来了,还口口声声地喊着“打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跟着笔者来看看吧!    

                

  豪猪  

  豪猪与老鼠攀亲,怪哉!      

  按照正常的思维,也许你会觉得豪猪既然也叫猪,那总得与猪有点关系吧!然而,非也。尽管它们都属于哺乳动物,但它们并不属于一个家族,猪属于偶蹄类动物,而豪猪则属于啮齿类动物    

        

豪猪与猪   

               

  简单来说,啮齿类动物就是一类会“咬东西”的哺乳动物,它的家族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像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猪、仓鼠、沙鼠、豚鼠等都属于啮齿类动物。而偶蹄类动物则是前后脚趾数都为偶数的哺乳动物,多为大中型草食性陆生有蹄类哺乳动物。其中就包括许多对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动物,如猪、牛、羊、鹿、骆驼、长颈鹿等。    

        

老鼠(图片来源:chinadaily      

               

  既然如此,豪猪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冒牌猪”了,而它真正的“亲戚”其实是老鼠。可能也是由于这层亲戚关系在,老鼠并不怕一向凶猛的豪猪。无论是在豪猪的饲养场,还是在动物园的豪猪馆,老鼠都是常客,还时不时地偷吃豪猪的食物和水。      

不过,豪猪在啮齿动物里可是够另类的,虽然是近亲,但它与老鼠并不同流。      

                  

“利箭”在身,何惧强敌?      

  豪猪是一种野生的珍稀动物,以全身长刺为特征,从豪猪的背部到尾部,都披着利箭般的棘刺,简直就像一个浑身披刺的武士。豪猪的凶猛,底气就来自于这一身“利箭”,因此它又被称为“箭猪”或“刺猪”。      

  实际上,豪猪身上的刺叫做“毛”,颜色为白色或者黑白相间,豪猪可以利用它来抵御自然界的凶悍捕食者。    

豪猪身上的刺      

                 

  体长只有5577厘米的豪猪,要是与豹子过起招来,凶悍的花豹也未必是它的对手。    

                

凶悍的花豹也拿豪猪没办法

                 

  原来,豪猪的棘刺非常锐利,并且很容易脱落,一旦刺入攻击者体内就很难除去。据说豪猪的棘刺是由体毛特化而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比如,这些棘刺中间是空的,并且在棘刺的尖端还生有倒向的钩子,因此这些棘刺插进敌人的肌肉是很难被拔出来的。    

  研究认为,每头豪猪大约长有3万根棘刺,每根棘刺在从刺尖起4毫米左右的区域里大约有700~800个倒钩。豪猪的刺可以轻易地从身上脱落,并牢牢地固着在敌人的肌肉内而难以拔除。    

                

  搁置争议,能者为师      

  当下,豪猪是什么叫啥名字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者为师”。科学家对豪猪的棘刺非常感兴趣,并研究了棘刺倒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豪猪的刺  

                 

  科学家发现,豪猪的棘刺对改进医疗设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你看,由于豪猪的刺带有倒钩,因此在刺入肌肉时可以省不少的力。同时,这个倒钩可以有效地阻止棘刺的拔出。    

  有人设想,在包扎伤口时若能使用带倒钩的微型针头,那么则可以在刺穿皮肤后彼此紧紧地扣牢,这样就解决了使用化学粘合剂可能引发的过敏等问题了。向豪猪学习,还有望开发新型空心针头呢,从而开创无痛注射的新纪元。    

                

  豪猪“打假”咋回事?    

  豪猪这个“冒牌猪”的身份已经被坐实了。那么,“冒牌猪”还要打谁的“假”呢? 

  原来,有一种叫做“豪猪刺”的灌木,也长有与豪猪类似的刺。笔者在上文曾提到过,豪猪的刺据说是体毛演变而成。这样说来,豪猪的刺与“豪猪刺”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了。难怪豪猪要“打假”呢。它的内心os应该是:“我的名字都是注册过的,你为什么要冒用我的名字?”    

  岂不知,“豪猪刺”也是注册过的,不过它还有许多名字,如黄芦木、狗奶子、刀口药等。原来,“豪猪刺”是一种小檗科植物,一年四季常青,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等省。    

“豪猪刺”(图片来源:baijiahao)      

                 

  “豪猪刺”的刺为三分叉叶刺,可以作为庭院的绿篱之用。“豪猪刺”花为黄色,具有观赏价值。果实成熟时为蓝玄色,可用以酿制三棵针果白兰地。“豪猪刺”的根里含有多种生物碱,可致使老鼠惊厥死亡,因此“豪猪刺”是天然的灭鼠植物。“豪猪刺”的根或茎叶(土黄连)都可入药,也可用做黄色染料。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运行单位、中国科普博览网主办单位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关闭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