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与研制“糖丸”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9-01-09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健康学人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脊髓灰质炎病毒示意图(wikipedia  

      

  据央视新闻报道,201912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校长、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16日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顾方舟追思会。顾方舟先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这一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他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一颗小小糖丸成为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脊髓灰质炎:曾经令人“谈之色变”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曾经人们谈之色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它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损害,特别是严重损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出现肌肉及骨骼萎缩。85%的患儿在1-6岁发病。病毒通过口腔或呼吸道进入人体,粪-口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尽管临床上将该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脊髓灰质炎,都有8-12天潜伏期,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食欲不振、多汗、肢体疼痛等。多数脊髓灰质炎患者会有伴随终生的肢体畸形,严重者可被夺去生命。 对于脊髓灰质炎来说,遗传和个体差异等因子既不是致病因素,也不会导致该疾病防控效果的不同。这种急性传染病其机制是病毒感染导致中枢神经损伤,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既然是一种感染型疾病,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产检并严格做好新生儿的疫苗接种,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预防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为了解决脊髓灰质炎防治难题,根除这个国人的集体伤痛,病毒学家顾方舟教授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因工作需要,他在云南地区的偏远山沟里一待就是7年,终于在1960年成功研制出首批活疫苗,并在1962年牵头研制成功糖丸减毒活疫苗。自此,我国该疾病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数十万儿童从此免于致残。  

  

  “糖丸”包含了脊髓灰质炎的三型病毒,是一种“非主流”疫苗。国家要求每一个新生儿都在出生后两月开始服用,每隔4-6个星期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三次。在新生儿长到4岁时再加强一次。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一举解决了冷藏保存、长途运输、小儿服用等问题,为广大城乡地区儿童都提供了有力的免疫保障。去医院吃藏在保温瓶里的神秘“糖丸”,成了无数小伙伴共有的童年回忆。 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在此后几年里,发病数快速下降。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举行,自此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时年74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教授作为代表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刻,中国预防医学进入新的阶段。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在此后几年里,发病数快速下降。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举行,自此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时年74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教授作为代表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刻,中国预防医学进入新的阶段。

  2019年伊始,顾方舟教授安详地走完了92年的人生,在京离世。这一天,这则消息和他的名字传遍了全国每一台互联网的设备终端,也载入当代全体国人的记忆里。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运行单位、中国科普博览网主办单位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