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这份雨天触电防护与急救秘籍请收下
发布时间:2018-06-13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缪子文化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每逢夏季,我国时常出现暴雨及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疯狂侵袭的降水不仅给当地民众出行造成了困难,甚至还会有人因此涉水触电身亡。例如,一位65岁的老人家穿着拖鞋,在杭州市复兴路太祖湾淌水时触电,最终不幸身亡[1]。而就在最近,台风“艾云尼”登陆广东,普降暴雨,佛山一对母女在一个公交站触电倒地,两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雨天触电伤亡事故频发,原因到底是雨水导电还是误触线缆?今天就让笔者来为你一一解答。

热带气旋来势汹汹

  一、为何触电杀伤力如此强大,事故频发?

  触电是电击伤害的俗称,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损伤。如果发生人身触电,电流可能直接流过人体的内部器官,导致心脏、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形成电击;或者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表面造成电伤。无论是电击还是电伤,都会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2]。

  生活中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触电的形式太多种多样了,例如有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悬浮电路触电等[3],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

  人体站在大地或其它接地体上,身体接触三相电中的某一相,电流由相线经过人体到达大地而形成闭合回路的形式即为单相触电

生活中单相触电的常见形式(图片来源:Photo credit- bre pettis on VisualHunt / CC BY-NC)

几种相对罕见的单相触电事故(图片来源:Photo credit- bre pettis on VisualHunt / CC BY-NC)

  人体不同部位分别接触三相电中的任意两相,电流形成通路的形式即为两相触电

左图,两相触电示意图(图片来源:Photo credit- bre pettis on VisualHunt / CC BY-NC)

右图:落在单根电线上的小型鸟类很难发生触电事故(图片来源:Photo credit- frankieleon on Visual hunt / CC BY))

  什么是跨步电压触电呢?比如人途经高压线落地产生的强电场时,因两脚之间电位不同而产生一个电位差,该电位差作用于两脚跨步之间,此时电流由一只脚经跨部流到另一只脚,这种现象即为跨步电压触电

  鸟类可以停留在电线上毫发无损,主要是因为鸟类身型较小,两腿间距离很近,基本不可能发生两脚各自搭在一条电线上的两相触电。但是,如果是大型鸟类,确有可能发生类似的触电事故。此外,如果大型鸟类两脚搭在一条高压电线上的距离足够宽,也有可能产生类似于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二、影响触电危害的因素

  发生触电事故后,从电流强度来说,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危害性也就越大。通常流过人体的电流在1mA左右时,人体就会感受到有电流流过;5mA电流可以产生强烈的痛觉;10mA电流可以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20mA电流会使人体产生痉挛、麻痹;50mA电流对人体有强烈的伤害作用,非常危险;100mA电流则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触电者生命。

  流过人体的电流强度取决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安全电压不大于36V。那么这一数值有无依据呢?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估算来略作说明。干燥皮肤电阻通常在2500 上下,血液、内脏、肌肉等人体内部组织的电阻大约在1000 左右,鞋与脚以及鞋与地面的电阻与穿用的鞋袜以及所处的环境关系很大,若以通常情况2000 进行估计,则该回路中的总电阻大约为5500 。

  36V电压情况下,36V 5500 =6.5mA,尚不足以产生严重后果。若以我国民用交流电电压220V为例,220V 5500 =40mA,已经足以造成致伤致死的恶性事故了。

  从电流方向上看,同样大小的电流,直流电比交流电危险小。

  另外,触电对人体的危害还与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有关,如电流从头到脚、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是最危险的,而从脚到脚危险性会有所降低。

雷雨天气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三、“雨中触电”究竟是怎么回事?

  多雨潮湿的天气,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人体行走在水中时电阻也相对降低,人体安全电压降至12V以下。而市区的高压线多为10kV,被风刮断会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若人在周围行走,两脚之间就有跨步电压,一旦靠近则极易形成触电。

  另外,市区也不乏380V和220V的电线及相关的电力设备设施,随着雨水的堆积,部分裸露损坏的设备及线缆浸于水中,电流容易与人体形成回路,从而导致人体触电。

城市中的暴雨天气

  四、雨中触电猛于虎,预防之心不可无!

  如果居民家中不慎浸水,应首先切断电源总开关,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进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

  在户外遭遇积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高压电线等掉落在积水中,如有发现,应立刻远离浸泡在水中的供电设备,绕道行走。如果感觉水中有电,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脱离电源。找不到电源,也没有可使用的绝缘物帮忙,可以采用单脚跳出水域,请记住,另一只脚不可接触水。

  暴雨伴随雷电时切勿在室外使用手机,淋雨时扔掉带金属的雨伞,不要靠近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物体,避免触电伤害。在积水退去后,企业用户如果要开启使用发电机、配电间或是专用变压器等设备,应先检查是否存在短路现象,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用电;在家庭用电的场景,严格按要求安装电路和电气设备,出现问题要细心周到考虑,排除一切可能引起触电的危险。

  生产用电器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规号、质量、安全性能等来生产合格的电器,杜绝劣品、次品和伪造品(建议不要买价格过于便宜的电器)。

  生活中要有防范触电的意识,提高警惕,处处关心用电情况的好坏等等,才能减少或避免惨痛的触电事故[4]。

  五、遇见触电者请保持冷静,正确打开你出手救助的方式!

  鉴于触电事故层出不穷,熟悉了解触电急救常识,提高触电急救的技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旦发生人身触电,必须立即进行原地急救。

  据统计,在相同情况下,触电后1min就开始急救者,一般有90%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6min开始急救者,只有10%获得良好的效果,而触电后12min开始急救者,其救活的可能性很小[5]。

  正确的触电急救工作,首先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需要注意的是,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应立即拉开电源或拔出插销,断开电网;若没有,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的斧头等工具切断电源。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进行简单诊断,观察触电者瞳孔是否扩大,有无呼吸,颈部的颈动脉有无搏动等明显生命体征。如触电者尚未失去知觉,则应让其静卧,注意观察,请医生来诊断。常见的救助措施见下表[6]。

  心肺复苏法操作顺序是先胸外心脏按压,接着清理口腔异物和畅通气道,最后进行人工呼吸。在抢救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对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进行判定,如已有呼吸,可暂停人工呼吸,如已有脉搏,可暂停胸外心脏按压,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应用心肺复苏法坚持不懈地进行抢救,直到专业的医护人员接替救治。

  参考文献

  (1)佚名.台风天如何防触电[J].生命与灾害,2013(10):10-11.

  (2)王金枝,李琳,刘正华,等.现场触电急救实用技能[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6,19(4):82-85.

  (3)张云秀,赵庆松,李艳芳.浅析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J].轻工科技,2017(10):64-64.

  (4)许江勇.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反思[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3-116.

  (5)董露霖.触电紧急救护的方法和步骤[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0(6):50-53.

  (6)王金枝,李琳,刘正华,等.现场触电急救实用技能[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6,19(4):82-85.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运行单位、中国科普博览网主办单位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关闭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