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份《转基因识别指南》,里边说“大米、白面、玉米、紫薯,甚至是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的……”真的是这样吗?为啥超市的大米上都没有写转基因?以后小柿子真不能吃了吗?香甜的紫薯也有问题?

视频拍摄中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
从源头抓起,确保G20食品安全
院士眼:食品安全在于控制源头,只要源头监管有效,就能大大提高食品安全。许院士呼吁大家要正确认识转基因而不是妖魔化转基因。关于G20杭州峰会,许院士坦言,在各方聚焦之后,食品安全会变得尤为关注,但他相信政府有意识、有能力完成好这个任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杭州人的风范。

访谈片花
正确认识转基因
许智宏院士认为,人类使用转基因产品由来已久,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转基因对人体或环境有害,政府要加大对转基因的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对转基因的接受度。食品安全在于控制源头,只要源头监管有效,就能大大提高食品安全。同时,他呼吁大家要正确认识转基因而不是妖魔化转基因。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存在的几大误解

近几年发生了几次比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吃什么东西,该买什么,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甚是惶恐,误解很多,许院士来辟谣啦!
辟谣一:奶粉问题。大家都去国外购买担心国内的牛奶当中会不会都存在三聚氰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事实上国内的很多奶粉品牌都是很值得信任的。
辟谣二:添加剂问题。这被多次曝光,滥用添加剂肯定是不行的,但正常的食品添加剂经过国家审定,经过科学上的反复验证,国际上也有标准,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点添加剂都不用,那很多成品都没法生产。
辟谣三:激素问题。媒体经常被报道的
激素,其实植物激素跟动物激素风马牛不相及,植物激素乙烯处理蕃茄,全世界很正常,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办法,香蕉不用乙烯处理,从海外采集再运到北京、运到上海如果不用乙烯早就已经烂掉了,生的香蕉采下来到目的地,或者途中,用适合浓度的乙烯来催熟,是公认的办法。植物激素对人、对动物完全没有关系,包括小孩发育早全都归结到激素,一听激素就恐怖。而且,周围农产品的储置上,肯定不会用人的激素,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辟谣四:黄鳝是用避孕药喂大的。像网传的,螃蟹、鳝鱼用避孕药处理,都是误解,不可能的事情。黄鳝小的时候是雌的,长大后自然变公的,吃了激素反而变雌的,影响产量,所以养殖过程中不可能吃避孕药。
对于近期热门话题——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不孕不育,院士怎么看?

许智宏谈到,从科学的角度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道理。都是植物的基因,对不孕不育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几年前,有报道称,广西大学生体检,男生的精子数目减少,说是转基因食品引起的。广西农业厅早就辟谣了,完全是谣传,但谣言依然存在。而且广西没有引进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大学生体检结果跟转基因玉米肯定完全没有关系。
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男性公民的精子数量不断在减少。大量使用塑料用品、工业用品,导致自然我们成为环境激素,有些化工物有雌性激素的功能。自然界首先发现鱼和青蛙,原本是公的变成两性。美国有本书叫《世界的雌性化》,通过这本书延伸到世界上男的将会消失,剩下的全是女人,这极大程度地引起了恐慌。
另外,有人说转基因食品引起过敏,事实上很多食品都会引起过敏,有些人对花生过敏,我有个同事甚至对苹果过敏。任何事物对一部分都有可能成为过敏源,比如花粉。环境引起的过敏。
院士对杭州的印象
许院士称赞杭州很漂亮,人间天堂,杭州来了很多次,每次都感觉很不错,杭州的人文底蕴很深,G20峰会选择在杭州也是非常适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毕竟是很重要一个地方。各方聚焦之后,食品安全就会变得尤为关注。我们相信政府有意识、有能力完成好这个任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杭州人的风范。

许院士提笔留言:美丽杭州,天堂人间。寄托了他对杭州G20峰会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