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接着,神舟二号、三号、四号连续突破和验证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
2003年,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图2 2003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图3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
之后的剧情更是实现了“花式跳跃”:
2005年,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同时飞天;
图4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
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
图5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
2011年,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天宫一号;
图6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整装待发
2012年,我国首位女航天员随神舟九号进入天宫一号;
2013年,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再次进入天空一号进行科学实验,美美的航天员阿姨还专门给全国小朋友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太空课!
在20多年的任务实施过程中,载人航天工程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未来将朝着建设空间实验室和建造载人空间站的目标前进。
不管是人造卫星还是载人航天工程,都是环绕地球运行的。脱离地球引力,飞向遥远的深空,成为中国航天的必然选择。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皎洁的月光、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寄托了中国人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故乡的思念。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秘的月宫终于迎来了中国人的首次探访。
我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一号和2010年10月发射的嫦娥二号,是“绕”月探测的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萌哒哒的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并实现自动驾驶,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波罗登月以来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标志着“落”月探测获得圆满成功。
图7 嫦娥三号任务的玉兔号月球车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一个里程碑;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二个里程碑;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46年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200多颗卫星、10艘飞船和1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北斗”系列导航卫星、“高分”系列对地观测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应用卫星,助力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安全;“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等,推动我国空间科学迈向世界先进水平。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火箭,正在托起中国航天的未来。
图8 习近平为201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颁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1956年到今天,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0年,建立了运载火箭、飞船、卫星、地面应用、测控通信与发射场等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实现了全面自主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
“航天梦、中国梦”。2016年,中国第一次设立中国航天日,航天开始走下神坛,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交集。2016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大年”,我国将实施20多次密集发射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进行交会对接。2017年,“嫦娥五号“将首次从月球取样返回。2018年,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将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2020年前后,中国将建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航天,正在迈步走向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