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性化学反应包含的六种反应(绘图 周艺珣)
3、化学灼伤进程的不同阶段
化学物导致皮肤或眼睛损伤可分为三个阶段:
? 接触:指皮肤或眼睛开始接触到化学物。即化学烧伤的起源。
? 渗透:指化学物通过皮肤向皮下组织渗透。渗透的深浅决定了灼伤的严重程度。
? 反应:即皮肤或眼睛在与化学物接触后所表现的损伤情况。
化学灼伤的六个阶段(绘图 周艺珣)
4、影响化学灼伤严重程度的因素
? 化学物性质:化学反应不同,严重程度也不同。
? 化学物浓度:浓度越高,相同体积下的溶液中含有的有害分子就越多,引起化学灼伤的程度越严重。
? 接触持续的时间:接触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 化学物的温度:高温化学物能量更大,反应速度更快更强烈,并且可同时引起烫伤。
化学灼伤的严重程度与灼伤面积和灼伤深度有关,也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关;物理因素(例如气压、气温)同样也会成为影响因素。
5、处理化学灼伤的冲洗流程
根据以上化学灼伤的特点,如何达到理想的洗消效果,冲洗流程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 能去除体表的化学物,以避免进一步的渗透;
? 不论化学物的浓度如何,都能阻止化学物接触皮肤后所发生的各种(六种)化学反应;
? 能够阻止化学物向人体组织内部的渗透。
他山之石:欧洲洗消法
已被欧洲立法为安全标准法案(EN15154)的应急处置酸碱等化学灼伤方法(以下简称欧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欧洲方法不只是稀释和中和的洗消,而是采用一种“螯合”的方法制成的洗消剂。它“拔”出了化学物质的有害离子(包括腐蚀离子和毒性离子并存的情况),阻止了灼伤进程、控制了化学物质渗透到皮肤的深层,而不只是如传统的方法只去除皮肤表面的化学物质、降低已渗透到人体组织内的化学品浓度,它解决了灼伤后最恐惧的问题:化学物质的渗透!
传统水冲洗办法(绘图 肖媛)
用欧洲洗消方法冲洗的最初一刻,细胞组织略微收缩,及冲洗结束后,细胞组织被完好保存。(绘图 肖媛)
这种清洗方法可以将受污后的应急反应时间由传统要求的10秒延长到1分钟内,即在1分钟内进行清洗就可以保证效果。这种洗消剂做成了瓶装,方便携带取用,十分有助于灼伤后的快速的反应。
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大量的应用案例表明(也包括我国部分外企、少数国企),被喷溅灼伤的人在第一时间使用这种洗消剂,大多痛苦减轻、无后遗症、无停工。
便携喷淋洗消图示(来源:PREVOR实验室)
便携洗眼洗消图示(来源:PREVOR实验室)
对于实验室面临的一个安全风险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甚至不明的试剂、制剂等化学物质,大类分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和溶剂,上述欧洲方法都可采用同一种洗消剂应急处理,即其是“万能”型。
上述欧洲方法主要面向工厂和实验室使用,如果将其用于泼硫酸事件应急处置,可以制成在大多数药店可以买到的便携式物品,方便随身携带和使用。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