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概说
变换万千的水汽
雷鸣与电闪
大气奇景与光
风从哪里来
太阳怎样加热大气
天气千变万化的原因
天气和沿海渔业生产
天气预报
气候系统
民间谚语精选与验证
气候变迁
人与气候
气象观测
大气污染
  

 


  大气科学馆 >
人与气候 > 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

 

成功的国际合作


  地球大气臭氧总量的减少,南极臭氧洞的出现,引起了科学界、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忧虑和重视。他们认识到必须由国际社会共同制订全球性控制氯氟烃排放的有效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这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天然保护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早在1977年就成立了有关臭氧层保护的协调委员会,定期进行科学评估。1981年更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来考虑起草有关全球公约。由于这些努力,终于在1985年在维也纳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公约》明确指出了大气臭氧层损耗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合作行动保护臭氧层,并首次明确提出氯氟烃类物质应作为被监控生产和使用的化学品。

  为了使公约进一步落到实处,环境规划署1987年9月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组织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议定书进一步对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使用和贸易作出了具体时间规定。这个议定书已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议定书要求,在此后10年中,发达国家必须削减其氯氟烃物质1986年消耗水平的50%,发展中国家则允许限量增加氯氟烃类物质的使用。

  1990、1992和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分别在伦敦、哥本哈根和维也纳召开了议定书缔约国会议,对议定书进行了3次修正,使禁用期限不断提前。

  共同的切身利益,使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达国家已于1996年基本停止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到1995年止,全球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已减少了近70%。因此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被称为“迄今最成功的全球性环境保护条约”。这个条约如果能够完全实行,地球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大约在21世纪初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慢下降,并于2050-2070年恢复到过去正常水平。

  1995年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订10周年,1995年9月16日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8周年纪念日,因此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98年9月16日的宣传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于臭氧层的产品。”

  根据1996年11月召开的《议定书》第8次缔约国会议规定,发展中国家1999年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量应该冻结在1995-1997年3年平均的水平上。由于发达国家已经于1996年停止生产这类物质,因此我国目前成了世界上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且,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类物质的需要量还呈上升趋势。不过尽管形势如此严峻,我国“九五”期间还是下决心制定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到2000年(“九五”结束)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将在1996年基础上削减50%,而且保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产品国产化。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