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泊馆 >  湖泊消亡与整治

 

关于艾比湖的治理

  艾比湖(北纬44034'~45008', 东经 82035'~83016'),又名库尔湖,艾比系蒙语音译名,指当地一种地方风名。在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精河县北部,正对着西北方向的阿拉山口。

红柳

  阿拉山口由西边的阿拉套山和东边的玛依力山夹峙所成。形成若干公里宽,几十公里长的一个通道,亦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交界处。从风口吹来的西北风,风力强,时间长,全年大风日数164天,最多185天,最大风速55.0m/s。其次,加上湖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8oC,1月平均气温-16.0oC,极端最底气温-36.4oC(1955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5.0oC,极端最高气温41.3oC(1987年7月31日),年均降水量只有90.9mm。最大年降水量163.9mm(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28.5mm(1957年),蒸发量高达1662mm。

  这样的地形与气候,至使艾比湖湖面不断干涸与缩小。艾比湖面积从1070km2,缩为600km2(湖面高程为1930m时),现只存520km2(湖面高程为1890m)。湖水退缩留下大片大片雪白的盐壳,在艾比湖西北面和东面尤甚。

胡杨林

  艾比湖南边顺风排列九条大沙垅,登上3号沙垅,它有300米长,几十米高,移动速度50年代为6m/年,现在为30m/年,沙垅之间,沙垅至艾比湖水之间,布满红柳、胡杨林和大片芦苇。这儿是中亚植被群落系和蒙古植被群落系的过渡带,植被种类繁多。

  沙垅是因艾比湖干涸后盐壳和沙形成,近者为九道活动沙垅,远者淹盖精河县城。据统计精河县年降尘量288吨/年/km2,浮尘天气达82.9天/年。再远者沙尘遇精河县南西的天山阻挡,沙粒降下,形成几百米高的沙山和戈壁滩。

  浮尘中直径<0.1cm的沙粒可飞行1500~3000km远,更小颗粒能飞行10000km,由阿拉山口吹来的风70~80%受天山阻挡后,往东吹往乌鲁木齐市,致使乌市降尘每年达32吨/km2,20~30%往西吹经伊犁地区。

芦苇

  艾比湖的变迁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危害。最明显的是欧亚大陆桥铁路和312国道(从上海至霍尔果斯口岸)都从这儿穿过。铁路旁虽建有沙障,仍不能阻止为沙所淹没,更可怕的是盐壳颗粒被吹到电线上,致使电路中断。当然也严重了影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此,国家正在艾比湖及其周围建立自然保护区,投入巨资对艾比湖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便制定综合治理方案,趋利避害,以改善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证区域经济发展。

  首先对入湖的33条河流实行整治,特别是目前3条主要河流:精河、博尔特拉河及其支流库松木切克河进行治理,沿河实行节水工程、发展精准农业、保证有充足的水量注入艾比湖。同时还考虑能否由水量更丰富的一些河流调水加以补充。

艾比湖湖边树林图

  其次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发展生态林业、封育保管,这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恢复的植被有红柳,芦苇和蒲草,除艾比湖区,在博尔特拉河、精河下游也生长良好。同时,又在自然保护区内退耕还林或还草,以保护湿地环境。目前,水禽候鸟增加,有黄鸭,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鸭和白天鹅等,都在湖边和芦苇沼泽丛中栖息繁衍。

  同时进行一些工程治理措施。例如采用当地的小块鹅卵石铺设到沙上,防止沙土飞扬,设置方格状或菱形状的沙障,实行铁路和国道的护坡。

  另外,还考虑怎样利用风能。使其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服务。并考虑开发湖中盛产的卤虫。卤虫主要分布在艾比湖(卤水湖)的中东部,目前已有小批量加工生产。

    

[上一页] [下一页]

神州大地的璀璨明珠
 
千姿百态的湖泊成因
 
奇妙的湖泊科学体系
 
丰富宝贵的湖泊资源
 
趣味湖泊共赏
 
世界湖泊揽胜
 
湖泊的消亡与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