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北极考察
  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和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和协商国,1986年成为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成员国。我国对北极较大规模考察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南极的实地考察研究要晚10年,1996年才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成员国。 从1984年到2008年,我国组织了26次南极考察,3次北冰洋考察和5次北极考察。1985年、1989年和2008年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2002年和2005年,在从中山站到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的大陆冰盖上,设置了5个中-澳或中-美合作无人自动气象站。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黄河站”,南极冰盖自动气象站和“雪龙号”破冰考察船为主体的极地考察硬件支撑体系。

 


南极“长城站”

南极“中山站”

南极“昆仑站”

北极“黄河站”

南极冰盖自动气象站

“雪龙号”破冰考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