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近代印刷技术 > 铅活字版的发明与发展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铸字机

  1.新式铸字机 
  十九世纪初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的铅活字制作技术,在此后的发展中,铜模制作可谓日新月异,铅活字铸造也随之改进,并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发展。起初,浇铸铅字用的是手拍铸字炉,后来改用脚踏铸字炉和手摇铸字炉,速度增至每小时铸字七八百枚。到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引进"汤姆生自动铸字炉",不仅铸字已日造一万五千余枚,且铸出铅字不必加工即可直接使用。至此,铸字技术已臻于成熟。

纸型浇铸铅版制成的印版

  2.泥版、纸型铅版印刷术
  泥版、纸型浇铸铅版制成的印版,通常称其为"复制版"。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是首先按要求排成与铅活字版直接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以活字版为母版用泥或专用厚纸压制成称作泥型和纸型的阴文型版,然后用泥型或纸型浇铸铅版,最后用铅版(整版)作为印版装机印刷。这一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近代的凸版印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纸型是法国人谢罗于1829年发明的。到1871年,美国人B.B.Blackwell创用薄铅版,垫以木底印刷。纸型的发明应用,使凸版铅印技术趋于成熟。当时一副纸型可以浇铸铅版十余次。这样,铅活字版排好后,一经打成纸型,即可拆版还字,留存纸型待用。纸型不仅便于保存,且因其轻便,可以运往遥远的外地,多地印刷。为书刊、尤其是报纸的印刷与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照相铜锌版
  凸版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照相术应用于印刷制版而出现的照相铜锌版的发明和应用。

用于印刷的照相机示意图

  照相铜锌版是照相术应用于印刷制版之产物。主要包括照相铜版和照相锌版,习惯上合称铜锌版。由法国人M.Cillot发明于1855年,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

  照相铜锌版发明初期,为单色线条图照相凸版,图面无浓淡层次之分。1882年,德人Meisendach发明照相网目版,将照相制版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遂有单色照相网目铜版和二、三、四色照相网目铜版之创制,为照相制版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铜锌版制作工艺图

  照相锌版和照相铜版的制作工艺大致相同,均首先将原稿拍摄成阴像底片,然后将阴像底片贴敷在涂有感光层膜的锌版或铜版之上进行曝光,曝光之后,底片上的图文即可转移到锌版、铜版表面,再经化学药液腐蚀处理,制成图文高于版平面的金属凸版,上版印刷。所不同者,锌版一般用于单色线条图画之印制;而铜版则多用来制作带有浓淡层次的图画,故需在拍摄底片时加上网目版,用网点来反映原图的浓淡层次。如需制作彩色图稿,则需采用三色照相铜版法,即在拍摄照相阴像底片时,在镜头前面(或后面)分次插入红、绿、蓝三原色滤色镜,并改变网目角度,拍摄出黄、品红、青三种分色底片。再用三张分色底片分别晒制三块分色铜版。这三块分色铜版经过腐蚀、修版之后,即可作为分色印版,逐 版套色印刷。

  4.凸版制版、印刷机械
  凸版印刷机械,主要包括凸版制版机械和凸版印刷机械两部分。其中,凸版制版机械主要是用于活字制作的铸字机械和用于翻制复制版的压型机,以及照相术用于凸版制版后出现的制版照相设备;凸版印刷机械则主要是各种凸版印刷机。这些机械设备,尤其是早期的比较简单的机械设备,因其在欧洲已在应用中,故多是直接来自西方各国或经日本传入中国。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