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傣族革命的先行者刀安仁

  刀安仁(1872—1913),又名郗安仁,字沛生,傣族。云南盈江县人。云南腾越干崖宣抚使刀盈廷之子。他自幼喜读汉学,聪慧刚直,思想开明。光绪十七年(1891),承袭为腾越府干崖(今盈江县新城、旧城、弄章一带)第24代土司。

  刀安仁受革命思潮影响,立志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走富国强兵之路。在任期间,英国侵略者曾多次从缅甸进犯我边境地区。刀安仁多次率土司兵和傣、汉、景颇、阿昌等族群众与入侵英军斗争,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为开阔眼界,刀安仁赴缅甸、印度游历、考察。结识革命人士秦力山、丘仁恩、庄银安、徐赞周、陈甘泉等。秦力山曾到干崖协助刀安仁开办国民学堂,组织反清斗争。1904年春,刀安仁绕道缅甸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读书。在出国途中,他用傣文写了叙事长诗《游历记》,记述他自干崖出发至日本横滨的情况。在日本,他认识了革命家吴玉章,受其影响很深,吴玉章鼓励他寻求真理,“驱逐鞑虏,重建中华”。刀安仁在东京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给中国留学生做的长篇演讲,颇受感动。1906年5月31日,刀安仁与弟弟刀安文坚决要求加入同盟会,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第一批加入同盟会的成员。与同盟会人物孙中山、黄兴、吴玉章、居正、宋教仁、胡汉民、章炳麟等交往密切。给同盟会捐助经费,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07年秋,孙中山亲自到越南河内指导云南河口起义,刀安仁奉命返回腾越干崖。组建同盟会支部。向各族群众宣传革命,聚集力量,准备武装起义。同时,他还开办学校,兴办农场,开发边境经济。与同盟会员杨振鸿、黄毓英、王仰恩、俞华伟等积极策划滇西起义事宜。1908年冬组织“敢死队”,建立腾越自治同志会。1911年9月6日,同张文光在腾越领导滇西起义,相继攻占了清政府设在腾越的镇台、抚台衙门及各署局,建立了“滇西国民军都督府”,刀安仁被推举为第二都督。这是云南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

  都督府成立后,刀安仁不辞辛苦,努力工作,发布一系列的文告、宣言,为扩大革命成果,促进云南全省起义,还拟定了出师永昌等计划。腾越附近的一些土司纷纷捐米、捐款予以支持。刀安仁也拍卖干崖官租,向干崖一些商号借款以解军需之急。正值革命如火如荼,取得胜利之时,政权内部出现了矛盾,刀安仁被迫回到干崖老家。

  1912年,刀安仁受孙中山之邀到南京。后来,他请求回干崖搞农业生产,开发边境,并订购一批机器运往干崖。但此时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发生政变,革命领导权被袁世凯窃取。云南都督府中的军阀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迫害刀安仁,将他逮捕入狱,使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后经孙中山、黄兴等大力营救,迫于形势,袁世凯不得不释放了囚禁一年多的刀安仁。

  出狱后的刀安仁被委任陆军部咨议官,但因长期奔波劳累,心力交瘁,1913年3月,年仅41岁的刀安仁在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孙中山致挽联“中华精英,边塞伟男”,高度赞扬他为民主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北京政府追赠他上将军衔,在北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的灵柩由其弟刀安文护送回干崖安葬于新城的凤凰山麓,各族群众数千人及附近的土司参加了他的葬礼。

  刀安仁一生致力于改革土司政治,反清反帝,反宗教迷信,主张妇女解放。他还对傣戏的唱腔、道白、配乐、行当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对发展傣戏艺术亦有所贡献。他组织人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包公案》、《杨门女将》等译成傣文,促进了傣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