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博简介

丝情古今
丝路花雨
丝绸之路
织染缂绣
服饰大观

 

与织染有关的成语典故
 

  孟母断机

江苏出土的孟母断机训子汉画像石  传说孟子少时曾放松学习,孟母于是用刀割断正在织的绸,来教育孟子不可停学。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母仪》中记载:“自孟子少时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其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而今废之,何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认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恩,遂成天下之名儒。”

  青出于蓝

  《旬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里的“蓝”,不是指蓝色,而是指蓝草,可作青色染料。后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强弩之末

  指强弩所发之矢飞行已达末程,连轻薄的鲁缟也穿不破了。比喻势力已经衰竭,不能再起作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云:“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鲁缟,古代为山东鲁国的丝绸名产,为一种白色生绢,较薄。

  废学如断织

  汉代乐羊子中途停学,其妻引刀断织以劝戒夫君的故事。意思是学习半途而废,如同断织于机上。《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羊子外出求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稽费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

  红紫乱朱

  杂色乱正艳。比喻以异端乱正统,或邪说冒充真理。古人以朱为正色,红、紫为杂色,或称间色。《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男耕女织

  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

  丝丝入扣

  指在织绸时,经丝有条不紊地从扣眼中穿过,一一合拍,丝毫没有差错。清夏敬渠在《野叟嚗言》中写道:“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素,如道家所云三神角舟不得近。近者被风引回也。”

  千丝万缕

  比喻事物之间的种种密切、复杂、难以割舍的关系。宋代戴石屏《惟薄命》词中有:“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