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关于举办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迎祖国75 周年华诞、庆建院 75 周年,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展示中国科学院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迈上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的创新成果,体现中国科学院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适逢活动开展20周年,我院决定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以下简称“公众科学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

(一)活动时间

2024年5月18-19日

(二)活动主题

砥砺二十载·科学新征程

 二、活动内容

(一)展示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各单位依托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我院近年来在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迈上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二)弘扬科学精神,宣传典型事迹。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展现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

(三)回应社会热点,厚植科学文化。结合社会热点:向公众解读人工智能、太空探索、新能源、生命健康、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

(四)彰显科技惠民,营造科学氛围。展示我院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凸显我院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的作用。

 三、活动形式

(一)开放科普场馆与科研设施。开放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国家院所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介绍学科研究进展、科学发现故事等,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二)开展各种基础性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报告和科普讲座,举办科普展览,组织科技咨询等多种类型科普活动。

(三)探索开展创新性科普活动。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组织开展科学之夜、科普剧、科学公开课、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多种形式的科学体验活动,提升公众的参与感互动性,营造科学氛围,传播科学精神。

(四)开展全媒体融合互动。鼓励研究所基于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内容,组织科学家与公众进行线上、线下交流。

(五)鼓励各单位结合“公众科学日”20周年主题组织策划和融入相关纪念活动或主题内容。本届公众科学日将在北京地区开展主场活动,鼓励各单位以各种形式参与;鼓励各单位积极组织参加“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开展的“公众科学日二十年”为主题的征集活动。

(六)各单位可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专业科普工作协作组要凝聚成员单位力量积极组织特色科普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院层面组织的各项宣传推广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明确主管领导、处室负责人、具体负责人和任务分工。

(二)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务必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备;做好舆论媒体应急预案,做好各种安全提示,尤其要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醒目提示。

(三)分院要加强对辖区内研究所活动的组织指导,要对研究院所进行安全培训、志愿者培训和活动设计培训等,增强创新性,确保活动质量。

(四)各单位要积极组织院士专家参与活动,按照“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部署,在公众科学日期间,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专项活动。

(五)要高度重视活动宣传工作,积极拓展媒体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分时段、有侧重、点面结合地开展宣传。各单位须按照要求,于活动前通过所级媒体平台发布宣传片、宣传海报等活动统一物料。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单位结合研究所特色发布定制预告及宣传物料等。各单位也可依托科学大院、中国科普博览全媒体矩阵进行多渠道深度传播

(六)各单位须在活动当日对科普报告进行摄影摄像录制科学家讲座视频和活动现场的精彩图片及视频。

(七)各单位须于4月15日前登录中国科普博览-科学活动版块(https://huodong.kepu.net.cn)填报活动初步方案:并于5月8日前对外正式发布(可使用院内工作邮箱通过页面右上角“中国科技云通行证登录”方式直接登录。对外发布前活动方案内容可以调整)。活动方案要公布具体安排、精确时间节点、咨询方式、预估接待能力并在网络预约平台设置合理接待上限。

(八)各单位须于6月9日前在中国科普博览-科学活动版块上传活动总结,提交科普志愿者名单以及现场活动视频等。

(九)各单位要对公众科学日进行全面总结,分院要组织各单位召开交流会,总结经验。学部工作局将在公众科学日活动结束后,依据各单位提交的活动总结报告、图片、视频等相关材料,组织评选公众科学日“优秀组织单位”。

(十)严禁以公众科学日的名义开展营利性活动;对任何以活动为名组织收费的参观方,研究院所有权调查并拒绝其参观要求。

 五、活动报名

(一)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公众需通过“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或“中国科普博览公众科学日”专题网站报名,并凭报名成功的确认短信入场。

(二)各单位务必在宣传中强调网络预约的报名渠道未通过活动平台报名,原则上不计入活动现场参与人数统计。

(三)请各单位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六、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何洪波 李景龙

010-5881371158813705

业务支持:学部工作局科学普及与学术处 陈蕊 彭晴晴

010-5935809059358358

附件:公众科学日科学活动发布操作说明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202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