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博览和腾讯科学联合推出的孵化直播终于开始了!
我们邀请了国内代用蛋壳培养领域的权威专家李赞东教授和她的团队,在7月20日(周三,宜孵化)开始,进行为期21天的直播。
为什么要做壳外孵化?李赞东教授是谁?
废话之前,先上链接:蛋壳之外孵小鸡 直播21天见证奇迹
图1
直播中,很多人在问,为什么选择21天?
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鸡胚胎长身体的时间基本都是21天,前后最多差一天。时间再长或再短,估计都不是小鸡。
——报告!有个种蛋27天才破壳!
——那估计是小鸭子!
——报告!有个种蛋16天就出雏了!
——那大概是小鹌鹑!
下面向广大吃瓜群众,尤其是错过直播的,汇报下前三天的直播内容。
受精蛋和未受精蛋的区别
在第一天的直播中,李教授首先展示了受精鸡蛋和一般鸡蛋的区别。
图2
上图中间那个白色的小圆环就是未来满地扑腾的小鸡最初的模样了。最初的模样,并没那么疯狂,只不过有好几万细胞罢了。
鸡胚的壳外孵化技术大!放!送!
第一天的主题是展示鸡胚的壳外孵化技术,包括代用蛋壳孵化的,和在纸杯中孵化的。
1.在纸杯中孵化的实验,基本是重复日本综艺节目中的实验;
2.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代用蛋壳孵化的实验部分。
这里要额外向大家介绍一下,鸡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日本综艺中的,叫“非蛋壳培养体系”;
第二种,就是我们这次主要为大家展示的代蛋壳培养,比如用双黄蛋的壳培养鸡蛋,或者用鸭蛋壳培养鸡蛋,同理,用鹅蛋壳培养鸭蛋,用鸵鸟蛋壳培养鹅蛋……这种叫“代用蛋壳体系”;
第三种,更为完整的鸡胚体外培养体系通常被称为“三期培养体系”,它将整个孵化过程分成三期,从鸡输卵管膨大部后段获得单细胞受精卵,将胚胎发育的子宫期、1-3d和3-22d的体外期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培养系统中连续培养。1988年英国的Perry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鸡受精卵的完全体外培养。
图3 三期培养体系会在鸡输卵管膨大部后段取出受精卵
第一天,李赞东教授主要展示的代用蛋壳孵化技术,与日本综艺节目中的非蛋壳培养体系相比,孵化出来的小鸡通常会更加健康,具有更高的出雏率。
为什么代用蛋壳孵化的小鸡会比非蛋壳培养体系孵化出的更加健康?
很多人觉得蛋壳的作用只是机械支撑、防止外部细菌侵入鸡蛋内部。
其实,蛋壳还能够为鸡胚的发育提供钙质。所以玻璃杯里孵的小鸡会有点缺钙,尤其钙质还是帮助肌肉收缩的重要物质,包括心脏的收缩……
接下来,再向大家汇报下这两种方法的流程:
第一步都是洗蛋,用的是一定浓度的苯扎溴铵稀释液,主要是清洗蛋壳上的杂质(比如说粪便啊啥的……)。蛋壳上的斑点其实就是色素沉积,有的时候也能洗掉,所以如果在家把鹌鹑蛋的斑点被洗掉了,并不能说明那是假蛋……
图4
在代用蛋壳中孵化的话,第二步是用牙医小钻腰斩代用蛋壳(本实验中是打断比鸡蛋稍大的鸭蛋壳),随后使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对蛋壳内部进行清洗消毒。
图5
第三步是打蛋。打蛋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碰坏了蛋黄,就会影响鸡胚的胚胎发育。
接下来需要将鸡蛋内容物完整移入保鲜膜、封口、放入孵化箱孵化。
图6
纸杯中孵化的话,第二步就是打蛋,然后将鸡蛋内容物完整移入保鲜膜,将保鲜膜移入制备,使用另一封口膜密封,放入孵化箱孵化即可。
图7
纸杯中孵化的话,第二步就是打蛋,然后将鸡蛋内容物完整移入保鲜膜,将保鲜膜移入制备,使用另一封口膜密封,放入孵化箱孵化即可。
图8
2. 图9为一枚尚未孵化的蛋,图10是孵化至12h的蛋,无肉眼可见变化
图9
图10
3. 孵化至第二天,血管初长成(有人问,血管和血细胞谁先长出来?因吹思听。据小编用肉眼观察,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图11
4. 孵化至第3天,不但肉眼可见血管,还能看到心脏雏形
图12
5. 孵化至56h,能看到心脏在有力地跳动
图13 拉近看跳动的心脏(gif图)
彩蛋时间
最后,彩蛋时间,给大家看一枚真正的“复活”彩蛋。
图14 一枚“复活”彩蛋(gif图)
当时我们准备在显微镜下观察鸡胚,就从孵化箱中选了一枚可以看见心脏跳动的蛋。
但从孵化箱(38 )里取出放到实验操作台(24 左右)上观察时,骤然下降的温度,让鸡胚的小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都倍感遗憾,但还是放在了显微镜头下,准备默哀。
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出现在镜头中的小心脏,又开始跳动起来。
原来是因为显微镜集中一照,光带来的热量温暖了它(卖火柴的小鸡蛋……),让它“复活”了,心脏重新开始有力跳动起来……善哉善哉!
下次的直播汇报,将带来“主持人手残”和“请来小鹌鹑做邻居”等精彩内容,请期待。
主管:中国科学院网信办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京ICP备09112257号-28, 43 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电话:010-58812558 010-588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