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延续——SELF讲坛 北京自然博物馆系列
生命延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地球生命从无到有,经历了数亿年的历史。在这数亿年中,从4.4亿年前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开始,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三叶虫、恐龙……,那些曾经的地球霸主均已随风消逝,仅留些许深埋地底的苍白化石,隐隐展现出他们曾经的强大和繁盛。如今,人类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然而我们仍然避免不了生命延续的困扰:大到环境恶化的威胁,小到重大疾病的折磨,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医到西医,本期特邀来自科研、医疗、动物保护方面的五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他们对生命延续的思考和解读。本期活动是SELF讲坛与北京自然博物馆合作的系列活动第一期,期待您的光临。
PC端报名: http://huodong.kepu.cn/event/event_detail_97.html
手机端报名:http://huodong.kepu.cn/event/event_mobiledetail.html?events.eid=97
时间:2016年5月13日(周五)晚 19:00-21:00
地点:北京 北京自然博物馆4D影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本场联合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 承办:中国科普博览
媒体支持:优酷教育、腾讯精品课、腾讯科技、今日头条、新浪科技、网易科技、央视网、新华网、手机人民网、中国科学报、中国网
陈科 生命的基因组
随着历史的变迁,导致人类非自然死亡原因也在不断变化:1900年以前,主要是饥饿、战乱;从1901年到1950年,则主要是感染性疾病;从1951年到现在,则主要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科学家们预测,在未来,神经系统疾病将成为影响人类非自然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伴随这个发展过程,人类医疗水平也不断发展革新,那么基于基因组研究的精准医疗未来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陈科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现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肿瘤基因组学的研究。
刘钊 让智慧如生命般繁衍
在现代医学盛行的当下,传统中医一直是科学界和医学界颇具争议的敏感话题。2015年屠呦呦与青蒿素在诺贝尔奖上横空出世,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对于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同仁堂行医九年,如今月门诊量超过600人次,有着丰富行医经验的刘钊大夫来说,医学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理念的坚守与弘扬。
刘钊,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执业药师,传统文化学者。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堂,2015年起创办北京健泽中医诊所,致力于实践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兼容和传承。
解焱 保护,我们一起来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地球的生存环境正在日益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仅靠保护区和保护组织么?实际上,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在我们的自然保护区,盗猎盗砍行为从来没有消失,人工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从来没有间断……如何才能从根本上禁止这些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调动所有的人的积极性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正是解焱博士正在思考和实践的事情。
解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执委,曾任国际动物学会秘书,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部主任。
阎石 最温暖的陌生人
“一直以来,我们医生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保证健康,保证生存。实际上我们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助人幸福”,作为北大肿瘤医院的胸外科主治医生,阎石参与过众多癌症患者的救治,经历了不同家庭面临绝症的无奈和悲痛,他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医者,除了治病救人外,还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就是帮助病人找到自己的幸福,成为他们最温暖的陌生人。
阎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肺癌外科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季加孚、杨跃教授。
叶盛 被创造的与被毁灭的
人类一向以自身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而倍感自豪,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毁灭力与我们的创造力不相上下,从远古的蒙昧时期便伴随着我们,直至今日,简直就像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原罪。即便你从不杀戮任何动物,甚至从不乘坐任何车辆,可你的生活方式仍然产生着大量的碳排放,不仅用温室效应扼杀着陆地上的生物,也用酸化的海洋毁灭着水中的生物。当今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地质史上的正常时期,堪比恐龙大灭绝的惨剧。在这样一个人类一手制造的大灭绝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叶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员,致力于结构生物学研究;同时从事科幻和科普创作,他的中篇小说《二时代》荣获了2014年“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中篇科幻小说银奖;科学松鼠会成员,在果壳和知乎上创作大量科普作品,翻译了《大灭绝时代》等优秀的科普作品。
"SELF格致论道"是什么?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公益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SELF是Science,Education,Life,Future的缩写,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SELF尝试打破过去纯粹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科普形式,专注于思想的传播,力图从思想的源头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融合创新、科学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公益演讲品牌。
合作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馆藏标本20余万件。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本馆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主管:中国科学院网信办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京ICP备09112257号-28, 43 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电话:010-58812558 010-588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