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作者:梁幼林 王鹏飞 徐予红

  (1)气候对人的健康和情绪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知道气候对某些疾病是有影响的,如关节炎、心脏病。气候也会使人心情烦躁。因此,人们应该掌握这些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情烦躁时注意克制,有病的人要注意防护。

  (2)湿度对人的影响: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当然,这种不好的情绪有些是因为社会因素。但研究表明,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较多的人会得忧郁症;阴天和下雨前的低气压会使学龄儿童坐立不安。

  (3)阳光对人的影响:阳光对情绪确有益处,尤其是在冬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会更乐于帮助别人并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但夏季的暑热晴天例外。

  (4)干燥的热风与情绪不佳有何关系:在许多国家,如美国、瑞士和以色列,这种干热的风会增多精神失常现象。人们的办事效率会降低,反应迟钝并容易发怒。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种风减少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对人是好处的,它们可以改善人的脑功能,提高情绪;而正电子却有相反的作用。有些调查表明,暴雨前人们会异常活跃和兴奋。我们认为这又是跟空气中带电粒子变化有关,雷电可以增加大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使人欢快。

  (5)大气压的影响:大气压的变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人体内的腔窝扩大,如:气压下降会使窦发生毛病,产生窦炎和窦膨胀;气压升高对人关节有很大影响;气压降低还会使人焦躁不安。

  (6)极冷极热气候对心脏病人的影响:极度的温度,尤其是非常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冬季里死于心脏病的人会比其它季节要多。因为气温非常低时,血液从皮肤流入体内,心脏要用力拍压血液以保持身体温暖。所以,寒冷的气候某些费力的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另一心脏病人死亡高峰是在夏天,暑热使心脏跳动加剧,使人排汗增加,并使血压升高。极冷和极热的气候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削弱人体的抵抗力。热天会使人极容易染上疟疾之类的传染病。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在冬天很常见,这是因为低温消弱了人体的抵抗力。

  (7)什么人对气候特别敏感:少数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但这些人对环境问题如噪音的污染也是敏感的。比较起来,老年人比年轻人对气候更为敏感,这是因为年纪大的人心血管系统衰弱。体重也一样,体胖的人在热天觉得很不好过,但体瘦的人在冷天也觉得够呛。在实验中,男人和女人对气候的反应几乎一样。

  (8)空调器和干燥器的影响:这些设备造成人造室内气候使人避免极冷极热和极湿气候的影响,这是好的。但空调器吸收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这对大脑功能和情绪有不利的影响。空调器会产生大量的阳离子,在这样的空气中呆八小时会引起头痛。以往我们认为室内发生的头痛是因为一氧化碳,但现在研究证明阳离子增多也是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用离子发生器生产负离子可以提高办公人员的情绪。负离子空气对人的情绪很有好处。人们喜欢到山区去旅行的原因之一,是那儿的空气有大量的负离子。

  (9)气候对睡眠的影响:怕热的人在暑天是难以入睡的。睡眠研究实验发现:当气压高于或低于正常时,人们就感到困倦,其道理如何还待研究。

  (10)什么气候对身心健康是最理想的:气温在21 上下,最好能有些微风和不太强的阳光。


大气小知识:

关于寒暖的谚语 

  寒暖的变化,是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子。但是它的支配作用,必定要通过风、云、湿度、气压等因子,才能发生作用。所以从天气的变冷变热,到天阴天晴,中间还存在一系列的复杂过程。换句话说,单看了寒暖变化,是不可能直接预告未来天气的。

  又因为寒暖是每一个人不需要仪器、不需要推窗抬头,随时随地可以直接吸取的感性知识。也因为这点特性,人们对它的认识,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同是一阵风吹来,我感觉很暖,你可感觉还凉爽。

  总之,因为寒暖变化在天气变化中不是直接的,而人们对它的感觉不统一,认识也就不够科学。所以,这类谚语的可靠性,比风或天空景象的谚语,差得多了。严格说来,这类谚语只是天气常态的叙述,不完全可能作为天气变化的预告。

  * 热生风,冷生雨。(山西太原)

  * 春寒多雨水。(《田家五行》论气候、福建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 春冷连阴长。(江苏启东)

  * 春寒雨涟涟。(江苏常熟)

  * 黄梅寒,没竹竿;时里寒,井底干。(江苏常州)

  *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河北)

  * 数九不冷,来年看瘟。(山西宁武)

  * 冬冷勿算冷,春冷冻煞尤。(浙江)

  * 寒暑不登楼。(安徽阜阳)

  * 日暖夜寒,河湖涸干。(广东)

  * 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广东)

  *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民政全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与中国|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