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哮喘在运动中治疗

来源:科学网

  运动性哮喘又称运动诱发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

  症状表现

  “运动性哮喘发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及儿童的患病率大致相等,男性多于女性。”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郭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动性哮喘多发生在运动停止后5~15分钟,其间出现咳嗽、胸闷、气短和喘息等症状,同时伴有肺功能相关指标下降,一般在30~60分钟内可自行缓解。”而严重者 可持续2至3小时,同时伴有心率增快、神志异常等,甚至危及生命。

  郭黎指出,目前研究显示,运动可作为一种单独的诱发因素,或作为多种诱发因素的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哮喘患者中。换言之,运动性哮喘主要与运动的种类、条件、剧烈程度及运动持续的时间有关。剧烈运动则较容易引发,如登山、跑步、球类运动及舞蹈等易诱发运动性哮喘,而举重、游泳、划船等运动则较少引起,同时,轻微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也较少引起。

  多数患者在剧烈运动开始后6~10分钟待运动停止后2~10分钟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可闻极明显的哮鸣音。哮喘发作在0.5~1小时之内可逐渐缓解;少数严重患者或可持续2~3小时。极个别患者的哮喘症状可出现在运动后4~13小时被称为“运动诱发的迟发哮喘反应”。

  郭黎告诉记者,运动性哮喘不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也会对心理造成损害,有运动性哮喘的人会惧怕运动,逃避运动,从而使身体的抵抗力逐渐降低。生活中可根据身体需求,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抗病能力,运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

  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因为运动诱发的哮喘,郭黎表示,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第一,运动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药物。

  第二,运动前做热身运动,可避免或减轻运动性哮喘的发作。

  第三,避免吸入干冷空气。室外运动时戴口罩,有助于预防运动性哮喘的发作。

  第四,运动性哮喘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吸入 2受体激动剂。

  第五,经常做深呼吸。要领是:吸气时要慢,然后停一停,再呼气,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肺以及气管的功能。

  适当运动利于恢复

  郭黎强调,哮喘患者不应因运动诱发哮喘,而停止参加一切体育活动。

  事实上,许多优秀运动员都是哮喘病患者。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美国队约有11%的运动员有运动性哮喘,但通过周密的医疗保健和应用国际奥委会认可的药物治疗,其中47名运动员获得了奖牌;1996年奥运会,美国队中约20%的运动员有哮喘;1998年冬季奥运会中哮喘运动员约有21.9%。

  运动性哮喘患者不是不能运动,郭黎指出,为进一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运动性哮喘患者可以并应该积极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美操等利用大肌群参加的有氧运动,每周3至5次,中等强度为宜,每次20至30分钟。

  因此,有运动性哮喘临床表现的患者应注意平时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以及采取正确、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与中国|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