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变革

中科院SELF公益讲坛2015年度大会

    你知道深邃的外太空存在着震撼人心的美丽星云吗?你知道从古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天文学了吗?你知道鸟类是由恐龙过渡而来的吗?你知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关系吗?你知道人工智时代已经到来了吗?你知道越来越繁荣的共享经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吗?

  2015年渐渐进入了尾声,这一年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生活还是科技界都发生了诸多大事,人们从互联网时代步入智能硬件时代,从O2O时代进入共享经济时代。在诸多斗转星移的变革中,技术、科学、商业界的大师们都会有哪些新的洞见?十二位行业专家,十二个精彩故事,期待与你分享。

大会时间:2015年12月06日 13:00 -- 17:00
大会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
报名猛戳: http://huodong.kepu.cn/event/event_detail_85.html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承办:中国科普博览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科协

 

演讲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科 基因生物学家
陈科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现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肿瘤基因组学的研究。
精准医疗,这个名词在2015年的各大媒体上频频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测序、大数据一系列名词汹涌而来,似乎有大事件要发生?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小激动,更多的是迷惑不解,然而对研究癌症基因组学的陈科来说,这可能真的是一个医疗大时代的开始。
江波 科幻作家
清华微电子专业毕业后在外资企业从事半导体研发,这只是江波的工作之一。更令人瞩目的是,作为中国更新代的科幻作家,从处女作《最后的游戏》到《时空追缉》,再到恢弘磅礴的《银河之心》三部曲,他用冷峻而优雅的文字、超越寻常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征服了一众科幻爱好者。“将机器赋予文明,将文明赋予机器。这是人类的使命,也许是最后的使命。”这是他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和展望。
黎耕 考古天文学家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现代人似乎早已迷失在钢筋混凝土与互联网铸成的丛林中。尽管越来越少的人依赖日月星辰的运行来生存,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我们只是宇宙中渺小的一分子。在那个没有日历也没有钟表的年代,我们的祖先靠什么来生活?他们与天之间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同样可以让人脑洞大开。

 

马强 资深科普人
雏鹰计划、翱翔计划、科学营……马强参与了一系列青少年科学教育计划,有着近十年科普工作的实践和观察的他对目前国内的科学普及和教育的现状有着较为深入的洞见和思考,他认为自然科学不应该与人文割裂,而是应该与音乐、艺术、绘画等人文科学紧密结合,让更多人能发现科学的乐趣、感受科学之美。
钱庄 Knowyourself联合创始人
做“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严肃心理学科普”是这位心理咨询师和她的搭档正在努力推进的事业。北大本科、哥大硕士、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些并不是虚名,她还拥有美国家庭心理咨询经验,其个案经验包括物质成瘾、抑郁症、焦虑症、边缘型人格等,曾进入纽约州精神卫生研究所参与911创伤研究。
时颖 音悦台创始人,首席艺术总监

“MV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止是音乐加上视频的价值,而是音乐乘以视频的价值”,从环球音乐中国区创意总监到音悦Stage项目发起人,时颖凭着对音乐产业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互联网产品的满腔热爱,将音悦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音乐网站之一。

谈婧 “回家吃饭”APP联合创始人

美丽与智慧兼具,这是许多人对谈婧的印象。曾任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副董事,作为Uber中国初创团队成员,在担任Uber中国战略运营主管之后,再次离开这个红遍大江南北的平台,开始创办“回家吃饭”这个家厨私房菜共享平台,主管运营、市场、战略。敢想、敢闯、敢拼,这也许是新一代中国女性的典范。

王龙玺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教育项目主管
初高中时的你有没有因为生理发育烦恼过,有没有因为早恋被老师和家长教训过?对于性,很多家长讳莫如深、闭口不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呢?“我时常幻想,在遥远的未来,人们会用何种的思维和视角解读性,人们是否会找到存在的意识能量,并理解性和爱的本质?”曾为国家卫计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道达尔公司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开展过上百次培训的王龙玺将对性教育提出全新的观点。
徐星 古生物学家
“徐革新了恐龙进化研究,帮助中国成为古生物学的动力室。他已经给60多个物种进行了命名,比今天其他任何一个在世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所命名的都多,并且他今年(2012年)只有43岁。”这是《自然》杂志对徐星的评论。从对古生物学不怎么感兴趣到成绩斐然,他的故事不同寻常。
叶盛 结构生物学家

作为科幻作家,他的中篇小说《二时代》荣获了2014年“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中篇科幻小说银奖;作为科学松鼠会成员,他是果壳和知乎上的科普名人;最为一名结构生物学家,他参与的研究课题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郑永春 天文学家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首届香江学者。他是我们国家最早一批环保专业本科毕业生,对现在席卷全国的雾霾和环境污染,他在2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在探月工程尚未立项的时候,他就认为中国一定会探测月球,于是冒险投入其中。他是农业大学的本科、地球化学的博士、在国家天文台工作了11年,甚至还在数学系工作两年多,横跨天、地、生三大学科。他从地球土壤、做到月球土壤、目前正在做火星上的土壤。郑永春要求自己在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做到中等偏上,他注定是新领域的开拓者。
张双南 天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973项目《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首席科学家,致力于黑洞、中子星、高能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宇宙学等研究,发明了地球掩食成像方法,发现了银河系内第二个微类星体GRO J1655-40等黑洞,解决了广义相对论的经典问题“冻结星疑难”。实际上,除了宇宙和星空,张双南还对艺术、美学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美有着特定的标准。

"SELF格致论道"是什么?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鼓励自由独立的个性和思想的表达。"SELF格致论道"定位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交流"。我们鼓励各界精英"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其他领域的发展",期望聆听诸如科学家眼中的文化艺术,艺术大师眼里科技和社会经济,企业家眼里的教育和人生哲学……让思想跨越行业界限,打破领域"围墙",实现无边界的碰撞和交流,启迪未来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与中国|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