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虽然地震成因复杂,但从宏观上说,尼泊尔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因为该国正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首先反映在地震有规律地集中分布于某些特定的大地构造部位——大地构造边界带。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1.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3.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
查看更多地震知识,请前往《地震博物馆》 。
主管:中国科学院网信办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京ICP备09112257号-28, 43 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电话:010-58812558 010-588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