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多国领导人共同出席G7峰会,本届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便是全球能源危机。但其实早在今年1月,德国就曾表示想推动G7成为国际气候俱乐部的核心。假如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成立一个“气候俱乐部”,携手削减国内排放,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排放税,这将有可能激励所有国家减少碳排放。
如果能推动“气候俱乐部”成立,全世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可能,但这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
中美欧的碳减排目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如冰川消融、森林大火、海平面上升等灾难性问题愈演愈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显著变暖,大部分可以归结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
2019-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与地球目前的面临的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flickr/ Bruce Detorres
因此减少碳排放,成为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最为迫切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
而中国、美国和欧盟每年排放了世界上一半的温室气体,各国都希望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能在减排问题上做出表率。
工厂、电站是现代社会的象征,但也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主力
图片来源:Asian Development Bank
欧盟原本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承诺收紧碳定价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并引入“碳边境调整”,这一政策指的是在国内严格实施气候政策的基础上,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排放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
这些措施将阻止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碳排放法律宽松的国家——这一过程被称为“碳泄漏”。此前,由于担心与美国发生贸易战和政治冲突,此类行动并没有实施。
去年年初,刚刚取代特朗普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的拜登,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美国政府将以投资绿色项目为目标,并加强监管以推动脱碳。本土企业需要为生产中排放碳承担成本,而对于从那些未能履行气候和环境义务的国家中进口的货物,将实行“碳边境调整”。
我国也在2021年宣布中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已经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也提出了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等具体措施。
形成气候俱乐部的积极因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于中国、美国和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的61%,商品进口量占全球的43%,没有以上三者的共同参与,实际上任何形式的全球气候协调机制都意义不大。
而若能形成以中美欧为核心的局面,则与三家进行贸易的各国都有动机加入该机制。例如,欧盟和英国的贸易协定就包括了减少排放和实施碳定价的共同承诺。加拿大作为向美国出口碳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可能也会寻求加入。
此外,随着减排成本的下降,加入这个俱乐部的成本也将下降。在过去的十年里,风电的价格下降了70%,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90%,光伏和风电在许多国家已经是最便宜的发电方式。
太阳能发电
图片来源:wikipedia
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近期全球陆地风速还在进一步增加,这对风电的发展将是重大利好。
当然,公众舆论支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气候行动,这也是一大积极因素。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3%的公民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欧洲投资银行2019-2020年度气候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中国人认为气候变化是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大约一半的美国民众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该是总统和国会的首要任务。因此,成立气候俱乐部,达成减排目标,是顺应各国民意的选择。
面临怎样的挑战?
就像一个硬币会有正反两面,要成立气候俱乐部当然也会存在很大的挑战。
比如,碳边境调整措施从未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实施。到目前为止,只有加州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加州电力市场上,电力进口商要对其他州产生的排放负责。但由于加州碳价格较低,环保法规宽松,许多企业减排意愿并不大。
目前的碳定价仅覆盖了全球22%的排放,平均每吨仅2美元。迄今为止,其他措施仅用于防止碳泄漏,如向欧洲碳市场的排放商发放排放限额。这一体系限制了碳市场行业的成本。要实现更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就需要收紧气候政策,对跨境贸易的控制也需要收紧。
另外,高收入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排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这就要求高收入国家比其他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因此如何界定各国在减排中的责任,这是“全球气候俱乐部”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此外,除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从土壤中也会释放出大量甲烷。这也需要俱乐部成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鼓励相应的技术研发,例如去碳技术、遏制永久冻土融化等,但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本图为2008-2017年全球甲烷预算图,左侧为甲烷排放量,甲烷主要来源于工厂、农业和土壤微生物,右侧为甲烷的吸收量,利用总排放量减去总吸收量后,可以看到全球甲烷的排放量也是正的,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得多,因此也必须对甲烷排放量进行控制。
图片来源/ 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
年初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越来越关注能源安全问题。作为几乎完全意义上的能源进口国,日本政府表示:“能源安全不容妥协。”欧盟甚至也曾围绕核能和化石燃料气体是否有资格获得欧盟绿色资金支持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今年6月,中国和印度都宣布计划提升国内煤炭产量以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几十年间,煤炭消费仍将是两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之一。
如何实现?四个步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经济体需要采取四个重要措施来组建或加入“气候俱乐部”。
首先,各经济体必须加强和调整国内目标。每个经济体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征收碳税、排放交易计划或加强环境监管。但不论方式如何,各国都应制定短期承诺,以实现碳中和的共同目标,而且时间节点应该要大致相似,以避免碳泄漏。
其次,各经济体必须就比较不同气候工具的方法上达成一致。研究人员应该开发出可靠的方法来评估隐含在环境法规中的碳价格。在将这些措施与碳税进行比较时,这一点至关重要,也将最终确定碳边境调整的共同水平。
第三,各经济体需要就衡量复杂商品碳含量的标准达成一致。了解任何产品的碳足迹,都可以征收类似于增值税的“碳附加税”(CAT)。每个生产阶段的排放都可以征税,这样最终用户就可以支付产品的全部碳成本。
第四,税收和监管体系必须透明。碳边境调整要符合世贸组织(中国、美国和欧盟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制定的规则,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些规则允许经济体对进口产品征收“等同于”国内税的费用。如果碳边境调整的收费与国家气候目标不紧密一致,则可能被视为保护主义。
实现快速减排,可以避免人类社会遭遇更多全球气候灾难。又一次站在人类命运十字路口的当下,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各国都需要携手共同努力。
编辑|王婷婷
参考文献: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Regional
Aspec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2. Tagliapietra, S. & Wolff, G. B. Form a climate club: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 Nature 591, 526–528 (2021).
3.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13/c_1127205564.htm。
4. Zeng, Z. et al. A reversal in global terrestrial still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wind energy production. Nature Climate Change 9, 979–98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