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身之谜
成果名称:以中微子物理为代表的粒子物理研究
成果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了6种夸克,3种带电轻子和3种中微子,其中,中微子是性质最为特殊,我们对其了解最少。1998年,日本的超级神岗实验以确凿的证据发现中微子存在振荡现象,即一种中微子在飞行中可以变成另一种中微子,使几十年来令人困惑不解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迷和大气中微子反常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中国诞生的重大物理成果,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在全球科学界引起热烈反响。2015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再传佳音——将中微子混合角θ13和中微子质量平方差的测量精度都提高了近一倍,为世界最高精度,精确测出这个参数值如同为中微子研究打开了一道大门,让科学家们清晰地看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成果展示
捕捉中微子大亚湾山体的重重花岗岩之下,在地下100米深、离核反应堆最近只有360米处,三个实验大厅和8个桶状探测器沉浸在黑暗之中。无论是来自太空的射线,还是令人亲切的亮光,在这里都被屏蔽到了最低限度。它们的使命,就是尽量捕捉那些产生自核反应堆、与液体中的原子核发生碰撞的中微子,为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更多】
小小粒子 高深莫测经过19世纪到20世纪初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人类逐渐认识到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不同组合所构成。近百年来,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它们也不是最“基本”的粒子,而是由更底层的夸克和轻子的复合所构成。夸克共有6种,组成了质子和中子;轻子也有6种,其中包括3种中微子。这12种粒子构成了目前已知物质世界的最小“零件”。【更多】

视频讲解


漫画趣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