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湖北江汉盆地的一个湖泊地层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发现了一块神奇的化石。经过10年多的努力,借助欧洲同步辐射装置和三维重建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他对这一化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阿喀琉斯基猴生活于约5500万年前潮湿、炎热的湖边,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它身长只有7厘米,体重不过30克,其修长的四肢、尖小的牙齿和大眼窝,证明它善于跳跃,能利用四肢走动,以昆虫为食,并拥有良好的视力。此前,科学界发现的最早的类人猿化石来自4500万年前,而这一成果将人类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堪称灵长类与古人类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科院古脊椎所倪喜军研究团队发现的阿喀琉斯基猴生态复原图
利用同步辐射CT扫描技术和数字三维重建技术复原的深埋于围岩中的阿喀琉斯基猴化石骨架化石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