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DNA技术解密现代人起源

  传统考古方法一般依靠化石的外观比对进行数据研究。最新的古DNA技术,是通过提取和分析保存在古人类和动植物遗骸中的古DNA分子,为遗传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2014年付巧妹团队利用该技术,对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一块距今约4.5万年的人类股骨化石,进行了线粒体、Y染色体及核DNA多种分析。研究结果在表明,早期现代人走出非洲可能不仅只有南部大洋洲路线。这项研究还利用化石中尼安德特人基因片段分布,推算出该化石所属的群体与尼安德特人大概在距今5~6万年间发生了基因交流,缩小了之前提出的时间范围(距今8.6~3.7万年)。该成果入选为《自然》周刊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这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使用DNA分析和电脑技术研究人类历史,从而确定人类种族及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博士与德国、美国等国的学者运用了这项技术联合研究了一块发现于西伯利亚西南部额尔齐斯河岸距今约4.5万年的人类股骨化石,实现了对该个体全基因组达到42倍的高通量测序,其数据质量可与现代基因组相媲美。

  她的研究结果显示,从线粒体、Y染色体及核DNA多种分析来看,西伯利亚古人类标本所代表的群体相较于非洲人而言,更接近欧亚大陆群体,但没有证据显示其与某一具体亚洲、欧洲或北亚古群体更接近,也即认为西伯利亚古人类标本所属群体与欧亚大陆的共同祖先同祖。之前,相关遗传研究认为,早期现代人扩散时走的是南线,最早进入南部大洋洲,再走入亚洲。然而,该项研究没有发现该西伯利亚个体所属群体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现代人更接近大洋洲人群。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早期现代人走出非洲并非仅仅只有南部大洋洲路线,从而丰富了人类演化的细节知识。

                                                

 

相关链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http://www.ivpp.ac.cn/

分享道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