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涕与疟疾
人类需要农药,特别是杀虫剂,还因为农药在控制某些人类疾病方面极为重要。疟疾,又称“打摆子”和“发疟子”,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死亡率较高的恶性疾病。在热带丛林地区,高温潮湿,蚊虫滋生,笔者曾有亲身经历所见该地蚊虫之盛:清早乘汽车在雾中穿行于西双版纳密林中,因林木遮阴光暗,便打开车灯,不久灯光转暗,下车一看,车灯灯头密密麻麻遮上一层蚊虫,有死的,也有活的。
因为蚊虫在空中飞舞,到处弥漫,远远一望,像热带山林中袅袅上升的白云,潮湿的空气,我国古代也称之为“瘴气”,并误认为它是疟疾传播的原因,因此发病率较高。滴滴涕是对付蚊虫最厉害的“杀手”。1939年全世界因疟疾死亡的人数为600万人,广泛使用滴滴涕之后,1965年减少到250万人,目前已不到50万人。这主要是使用杀虫剂杀灭疟蚊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48年到1970年间,由于使用了滴滴涕,人类免于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达5000万之多,免除疟疾等疫病病痛的患者达10亿之多。可以说滴滴涕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大大的功臣。无怪50年前,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滴滴涕的发明者颁发了诺贝尔奖。我们今日在寻找它的代用品时不可忘了它的功绩。
时至今日,虽然滴滴涕已被禁用,但临近赤道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和非洲国家,出于无奈,还在大量使用滴滴涕灭蚊。使用者的观点是:赖活着比死强。实际上,最好的办法是快一点找出滴滴涕的代用农药,献给世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