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博物馆 > 从猿到人 > 万物之灵--灵长类

     
灵长类为何灵长
    

  作为人类,我们多么自豪!

  我们种植庄稼、养育禽畜,因而不必象别的动物那样为了寻找食物而在原野和丛林中游荡;我们盖起房屋,因此可以躲避雨雪风霜的侵袭;我们拥有语言和智慧,从而能够建立起复杂的社会、发明创造出越来越高明的技术来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和开拓人类的未来--从火的使用到蒸汽机车的发明、从登上月球到克隆羊的诞生……。

  但是,无论人类的文明前进了多远,我们却永远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象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类生老病死;象所有的动物一样,人类需要食物;象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一样,人类呼吸、饮水;象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的婴儿需要母亲的乳汁养大……。人类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人类是动物界的一个物种,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拥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一句话,人类是自然的一分子。

栖息在树上的
灵长类

  现代人类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狭鼻猴次目、人猿超科、人科、人属、智人种。

  可以说,我们人类能够最终发展到今天所依赖的生物学特征,最初是在灵长类动物中出现的。那么,灵长类与其它的哺乳动物有什么不同呢?换句话说,灵长类为何“灵长”呢?对现生的灵长类动物的观察和研究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答。

灵长类灵活的手部动作

  首先,绝大多数灵长类都栖息在树上,这一点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在树上生活对于灵长类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它们脚下没有土地可支撑,因此必须用四肢抓握树干。与此相适应,它们的四肢末端由早期哺乳动物的爪子逐渐转变为每个手指都能够单独活动的手;最后,拇指还能够与其余的各个手指对握。可想而知,这样的演化必定能够改善灵长类在树枝间活动所需要的抓握能力;更重要的是,拇指和食指指尖的对握可以形成环状,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掌抓握物体的准确度。这一进化特征的出现不仅对早期灵长类搜寻昆虫等食物非常有利,而且对于后来灵长类可以用手灵巧地摆弄各种物体、直至最后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下了基础。

  与手部的灵巧活动相配合,灵长类发展了立体的视觉。双眼向前望着几乎是相同的目标,脑部就可以接受一对视觉的影象。经过了大脑的处理,影象就产生了深度、形象和距离的感觉。这样对灵长类在林间腾越行进是非常重要的。灵巧的手加上立体视觉,就使得灵长类能够从三维空间观察物体,用手把物体任意移动和拨弄。这都是灵长类充分掌握四周环境特质的先决条件,也是激发好奇心的原动力。

灵长类眼手配合摆弄东西

  灵长类还发展出辨认颜色的能力,这很可能与它起源于大眼睛的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有关。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的大眼睛是为了在夜间增强对光线的敏感性的,但是当灵长类起源后,它们在白天越来越活跃,大眼睛内的视网膜就转变为能够接受不同的色彩。能够分辨颜色有助于灵长类分辨若干食物,特别是热带雨林茂密树枝上的果子。

  这样,灵长类具备了一套独特的感觉器,能够把触觉、味觉、听觉、尤其是色觉和立体视觉感受到的各种信息输入脑中。脑接收外界的信息与日俱增,进而能够把各种信息分类排比,最终产生了智力的发展。这样的智慧,是任何其它动物都没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做“灵长类”的原因。

 

 
 
走进古生物博物馆
 
生命起源于海洋
 
脊椎动物登台
 
恐 龙 世 界
 
哺乳动物大爆发
 
从 猿 到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