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近代印刷技术 > 近代印刷技术传入我国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商务印书馆对我国近代印刷业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印刷出版机构中,规模最大、影响深远,於中国近代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功勋卓着的民办印刷出版企业,它的出现,打破了以美华书馆、申报馆为主的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局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印刷业全面崛起的标志和动力。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高凤池等四人集资创办於上海,馆址设在上海北京路。初创时的商务印书馆,雇了十几名工人,备有三号手摇印刷机两台、脚踏圆盘机三台、自来墨手扳压印机三台、手揿压印机一台,还有一些中、西文铅字和零星器材。当时因设备简陋,只能印刷诸如商业簿册之类的简单印刷品。但由于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和高凤池都熟悉排字等印刷技术和业务,加之书馆采取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式,使得商务印书馆的业务蒸蒸日上,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很快进入它的全盛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设备先进的、大型印刷出版企业。此时的商务印书馆,不仅在上海总馆设有制度完备、机构健全的总务处、编译所、发行所和技术、设备先进、完善的印刷总厂,而且还在全国各省市和重要商埠设有85个分馆以及相应的印刷分厂。同时还跨出国门,在新加坡、吉隆坡设立了分馆。职工总数多达3600余人。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为当时国内印刷出版企业之冠,为世界印刷出版界所罕有。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之路,不仅为当时同行所效仿,在中国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商务印书馆将英国人编写的印度课本翻译成中文并加上白话注解,印成《华英初级》和《华英进阶》出版发行,极为畅销,获利颇丰。随後,商务印书馆以日本明治三十七年教科书为蓝本,开始编辑国文、历史、地理等小学教科书,并於当年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数月间,销售十余万册。可以这样说,这些教科书的出版发行,使商务印书馆居於全国新兴教科书出版之首,首战告捷,声利俱获,为商务印书馆在全国印刷出版业界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印刷出版新兴教科书之後,商务印书馆着眼于印刷出版实用价值的西方学术著作、文学著作和各种工具书。这些图书合乎潮流,顺乎民意,为万千学子所欢迎。同时也使商务印书馆获利剧增,一跃而成为全国屈指可数、实力雄厚的印刷出版企业。

  在机器设备和人员配备方面,当时商务已有滚筒机、平版机、米利机、铅版机、自动装订机、自动切书机、大型照相机等机械设备,总数多达1200余台;职工总数3600余人,占当时全国印刷中心上海印刷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印刷品种有铅印、单色和彩色石印、三色铜版、珂罗版、雕刻铜版、电镀(电铸)铜版、照相锌版、凹凸印、照相凹版等,并采用自动铸字机浇铸铅字和机刻字模法。商务印书馆的综合实力不仅在中国,就是在远东各国,也是无与匹敌的。

  商务印书馆的迅速发展,也仰赖于敢于和善于及时引进西方的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不断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且不惜重金聘请外国专家来商务传授新技术和派人到国外学习考察。举办工厂管理训练班,聘请十余位专家来讲授现代工厂管理知识,受训者多达110余人。

  商务印书馆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从1903年起即能自己制造石印机、铅印机和铸字机等多种印刷机械,自给有余,还售与其它印刷企业。由於商务印书馆的信誉好,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业务的日益发展,在1926年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华东机器制造厂,此后该厂生产品种日益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是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先驱之一,为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