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

“四大名旦”合影(左起:程砚秋、
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1949年)

  程砚秋(1904—1958),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满族,北京人。原名承麟,字玉霜,后改御霜。艺名先后有菊侬、艳秋和砚秋。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对京剧的旦角艺术有所独创。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啭的唱腔,擅长表现抑郁悲愤的感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祖上为清朝贵族,他1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日渐衰落。6岁时被邻居、京剧演员荣蝶仙看中,收为徒弟,从此投身梨园,艺名“程菊侬”。他学艺刻苦,11岁时,已能登台演唱青衣的老戏《彩配楼》、《祭江》、《祭塔》等。此后,在北京政、教两界名流罗瘿公的扶持和帮助下,先后得到戏剧艺术家梅兰芳、王瑶卿等名师的指点,演艺不断提高,风格日臻成熟。艺名亦改为“程艳秋”。

  1922年秋,程艳秋应邀赴上海演出,以《玉堂春》等剧目在上海一炮打响,初露锋芒。从此,上海滩认定了程艳秋的名字。

  在以老戏取胜的同时,他还排练上演了罗瘿公先生写的《红拂传》、《花舫绿》、《王狮坠》、《孔雀屏》、《风流棒》、《鸳鸯冢》等一批新戏。他的演艺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来的《荒山泪》、《春闺楼》等剧目,更把程派艺术推向了高峰。

  1932年,而立之年的程艳秋改名程砚秋。之后,以中华戏曲音乐研究院院长的头衔,只身游学欧洲考察。1933年写成《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此书对后来中国的戏剧教育和中外戏剧交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0年,惊世之作《锁麟囊》轰动上海。这是集程派之大成的成功之作。人们评价这出戏是“秋云阅厚,韵绝尘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这部戏仍为程派传人盛演不衰。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梅兰芳、程砚秋等爱国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宁可下乡种地,也不为敌伪唱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程砚秋满怀喜悦,重返舞台,一举轰动北平。次年,再震浦江。此时的程砚秋,艺术水平已至巅峰。

  新中国成立后,程砚秋等老一辈艺术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总理亲自登门看望他。1957年10月11日,由周恩来、贺龙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程砚秋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此后,他虽很少演出,却撰写发表了大量论文,把自己的一生艺术经验都献给了中国的戏剧事业。论著编有《程砚秋文集》,常演剧目编入《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1958年3月9日,准备率团赴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程砚秋,由于工作劳累,心肌梗塞突发,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