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1314年,到寿春郡(治今安徽寿县)做监察官,后调到京师,在刑部任司法监察。以后又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达鲁花赤(蒙古语,“镇守官”之意)。

  鲁明善出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他继承和发展我国周秦以来的农本思想,认为以农桑为本,才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才会长治久安。在任期间,他视察江淮一带农情,研讨诸农书,编纂了《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用宜》二卷)。

  《农桑衣食撮要》分上、下两卷,是一部按“月令”体裁撰写的农书,列有农事208条,约15000字。内容丰富,书中按月列举出应做的农事,包括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等的栽培,家禽、家畜、蜂、蚕等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等,都加以详细记述。文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既吸收了古人的生产经验,又总结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先进技术,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元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且既继承了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又发扬了少数民族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好经验,充分集我国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于一体,实用性强,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优秀的农书。

  在此书中,鲁明善强调建立和巩固农桑为本的思想,提出政府在发展农桑生产上加强技术指导,反对当时废农为牧的错误主张。强调正确利用天时地利之宜,不误农时,实行多种经营,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求既要取得地利,也要保持水土,增加土地肥力,切不可破坏性和掠夺性地使用土地。他还提出在发展生产和实行多种经营的基础上,力争兼收“货卖”之利,主张发展城乡间的商品交换,这是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鲁明善还提倡勤俭奋斗,“一生之计在勤”、“居家以勤谨为先”等思想一直激励人们勤俭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