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领袖李兆麟
|
哈尔滨“兆麟公园” |
李兆麟(1910—1946),原名李超(操)兰,化名李烈生、孙正宗,满族。东北抗日联军著名领导人之一。
1910年11月2日,李兆麟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荣官屯一农民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7岁上小学,14岁高小毕业后又在私塾学习2年,成绩优秀。16岁时因父亲去世而辍学务农。这时,他接触了张一吼(张国威)、翟乐全等进步青年和新思想书刊,学到了不少革命知识,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兆麟来到北平,开始了抗日救国的革命生涯。9月27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成立,他参加了抗日救国会。返回东北后,组织领导抗日义勇军。11月,到达辽西,在抗日义勇军第四路军耿继周部工作,李兆麟任该司令部文书处处长,参加了攻打新民城和黑山县唐家堡子、历家窝堡等地的战斗。
1932年初,李兆麟、冯基平、杨寿天等到达辽阳小堡,李兆麟接受组织上派他出面同群众武装和山林部队联络的重要任务,往来奔走于各抗日团体和部队之间,反复宣传团结起来共同战斗、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先后说服“长江”、“燕子”及苏景阳所属部队,相继争取、团结的各种武装队伍的首领不下几十人。同年3月,辽阳义勇军成立。苏景阳为司令,李兆麟被选为副司令,下设5个支队,共有3500多人。不久被救国会统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李兆麟率领二十四路军同日军和汉奸展开激烈的搏斗,搅得敌人寝食不安。
1932年5月,李兆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8月,李兆麟率领二十四路军的“燕子”、“平日”、“于志超”等支队,向日本侵略者发起总攻。义勇军官兵不畏艰险,与各路军密切配合,四面出击,袭击飞机场,烧毁敌机多架,破坏敌兵工厂的机器和仓库;捣毁沈阳的无线电台,烧掉日军的汽油库,缴获大批枪支和义勇军急需的军用物资等。这次战斗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日伪军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定决心。但同时也暴露了义勇军的实力和目标,由于敌人的破坏,李兆麟率部转向本溪一带活动。不久,部队瓦解。
1932年9月,李兆麟回沈阳做地下工作。1935年,到哈尔滨工作,担任抗联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他不畏艰难困苦,始终战斗在抗日第一线。1945年8月15日,经过人民的浴血奋战,全东北光复了。李兆麟被选为松江省副省长,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务委员的职务,兼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暗害,年仅36岁。3月24日,哈尔滨十万市民举行隆重仪式,将李兆麟将军遗体安放在松花江畔的道里公园,并将其命名为兆麟公园。
1996年4月27日,在哈尔滨解放五十周年之际,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塑像奠基仪式在兆麟公园隆重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