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的创建者周保中
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奚绍黄。白族,云南大理县(今大理市)人。
1917年,周保中入滇军当兵,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7期工兵科学习,学到了系统的军事理论和知识,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周保中从讲武堂毕业,先后在国民党第六军任营长、副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长、副师长、少将军事参议等职。北伐军进攻南京时,他率部奇袭雨花台,占领军事要地。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骁勇善战名冠六军上下,成为北伐军中年轻而又有勇有谋的指挥员。
1927年,周保中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叛变革命后,周保中经受了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同其他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1928年,他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年底被派往苏联莫斯科,进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国际列宁学院等院校学习,系统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和军事理论。1931年回上海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中央军委特派周保中到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抗战生涯。
1932年2月,周保中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3月,到宁安组织领导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指挥了著名的马桥河等战役,给日寇以重创。1933年,他与胡泽民、王毓峰组成党委,重新整编自卫军,灵活机智地打击敌人。次年,在宁安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了宁安反日同盟军(后改为绥宁反日同盟军),周保中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协调各部,采用“化整为零”、“避实击虚”等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同日伪军周旋,战斗三十多次。开辟宁安抗日游击区。
1935年2月,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兼党委书记。同时与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将领着手组建由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周保中率领的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他任军长。在他的正确指挥下,部队声势浩大,战斗力极强,团结了牡丹江上游的抗日队伍,并联络和支援各抗日联军,协同作战,一起度过难关。1937年3月,他成功指挥了依兰围城打援的战役,消灭日伪军3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威震东北。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抗日联军发起疯狂的“大扫荡”。面对复杂的形势,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组合为三路军,周保中任第二路军的总指挥兼政委,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8年11月,日寇调集70余万日军,对我抗日联军进行拉网式“搜剿”,轮番轰炸、扫射。周保中指挥部队英勇还击,但力量悬殊,伤亡惨重,许多抗联将领英勇牺牲。在此危难时期,周保中一方面以大无畏的精神鼓励战士,经受住一切艰难困苦的考验。一方面,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置生死于度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一次战斗中肠子被打出,他将其装回腹部,继续坚持战斗。战士们被他的勇敢精神和刚强意志所感染,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保持了顽强的战斗力。
1940年后,形势更加恶化,在敌人铁桶般的封锁包围中,抗日联军同党、人民失去了联系,没吃没穿,只得靠山果、野菜甚至树皮、草根充饥,露宿于冰山雪地之中。还要随时与日寇作战。1942年,在苏联的安排下,周保中率部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成立了抗联教导旅,他任旅长。他组织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各种战地技术,为夺取胜利培训了一批高素质的指战员。
1945年8月初,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周保中将一批指战员空降到敌人后方,收集情报,发动群众,为苏军进军东北,消灭日寇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立新的东北党委会,他任书记。将抗联分为50多个工作组,分赴东北各城市进行接管工作。
抗战胜利后,周保中立即投入到解放东北的斗争中,先后担任辽吉军区司令员、吉林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和吉林省政府主席等职,为东北的解放立下不朽功勋。
1949年底,周保中奉命回云南工作,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副主席和昆明市军管会副主任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统战部长、省政府党组书记和省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要职,为云南各项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54年后,周保中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周保中因功勋卓著,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后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59年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在北京病逝。他一生为革命转战南北,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