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苗族义军将领张秀眉

  张秀眉(1823—1872),贵州台拱厅仰岗寨(现属剑河县台拱乡板凳下寨)人,苗族。清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起义首领。

  张秀眉出身贫苦,祖辈世代务农。张秀眉十一二岁时,父母亡故,他被迫到地主家做长工,受尽压迫与欺凌。

  张秀眉生活的时代,正值清政府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之后,官府在苗区横征暴敛,致使很多苗民一无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白莲教支派灯花教派首领刘义顺和苗族秦榜魁等人在黔东北瓮安一带组织白号军,发动起义。张秀眉参加了这支起义队伍,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推为“九元帅”。

  1854年,台拱地区发生严重灾情,粮食无收。第二年3月初,苗民派出代表赴台拱请愿,要求减免赋税,遭到清朝统治者残酷镇压。张秀眉被迫与包大度、张开格、李鸿基等人于1855年3月,在台拱掌梅尼歃血盟誓聚众起义。千里苗疆同时响应,揭开了历时十八年之久的苗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军围攻台拱厅城,打死州吏吴复。9月,攻占丹江厅城。1856年,相继占领台拱、黄平、清江、清平等厅州县。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区完全为义军所拥有。

  之后,张秀眉将苗民义军、教军、号军和侗、布依等族义军联合起来,乘胜向邻近各府县发起进攻,相继攻克黄州、朗洞城(今凯里县境内)、黎平锦屏乡城等地。1857年,进攻镇远、思南府城。1858年,联军攻克麻哈州城,提督、署知府等皆为义军所杀。1859年,张秀眉率军东进,与姜映芳领导的侗族义军协同作战,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4月,攻克天柱县城,乘胜攻下邛水(今三穗)、清溪、思州(今芩巩县)、玉屏。之后进攻湖南晃州、会同、靖州边境。义军所经之处,皆受到苗、侗、汉等各族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人们纷纷响应并加入到义军行列,部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张秀眉十分重视对占据地的军政建设,在占领区建立军事编制,他统一指挥,建立完整牢固的防御系统。在占领区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委派官员对各地的农商各业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为解决义军的粮草问题,实行耕战结合的政策,边耕种边战斗,有组织地训练士兵。起义军每占领一地后,将官府的屯田和汉、苗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他们积极生产,取得连年丰收,使穷苦大众获得了初步解放,也为起义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868年,清政府派湘军席宝田为布政使,出黔东镇压张秀眉起义军。集中湘、川、黔三省兵力,采取三路分进合击的部署包围苗族义军根据地。次年,向根据地发起总攻。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张秀眉采取积极的防御战略,主动出击,以少胜多,屡败清军。湘军攻下施秉向黄平推进时,张秀眉率部万余人,在地势险要的瓮谷陇设埋伏。当湘军人马进入包围圈后,义军伏兵四起,湘军16500人几乎全军覆没。赢得起义军最辉煌的胜利。

  1870年,清兵又分四路向义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清军所到之处,将山寨全部烧光,野蛮屠杀群众。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起义军在军事上连连失利,清军攻占了台拱、丹江、凯里。张秀眉与杨大六、包大度等退守雷公山顽强战斗。1872年,起义军汇集乌鸦大坡,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3月,清政府从湖南、贵州派重兵围攻起义军,张秀眉率部浴血奋战。4月,在乌东与席宝田部激战,兵败被俘,被解往湖南长沙,英勇就义。

  苗族人民怀念张秀眉,民间流传有《十八年反政》、《英雄张秀眉》等史诗,赞颂他的英雄事迹和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