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的陶器
我们伟大的祖先在漫长的陶器艺术史上谱写了缤纷多彩的陶器乐章。如古老的仰韶文化的彩陶、龙山文化的薄如蛋壳的黑陶等,以其独有的实用又纯朴的自然风格让世人瞩目,源远流长,并让现代人继承并发扬其纯朴艺术风格。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多为手工制作,常见的器形有碗、盆、钵、罐、瓶等饮食器、盛贮器和汲水器等。主要特征是在陶坯上用赫、红黑等色进行绘饰的,再经压磨后烧制而成,其彩绘不易脱落。彩陶彩绘及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纹饰大体有图案纹饰与动植物纹饰以及少数的人面纹,这些纹饰绚丽多彩,构图优美,一些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规整而富有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性。某些人与动物的奇妙构图,则具有一种原始巫术的神秘色彩。仰韶文化的彩陶,通过早期的半坡类型慢慢发展,历经庙底沟类型(1.47),形成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1.48)这一地方性分支,彩陶也由鼎盛走向衰落。彩陶是远古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远古先民对于色彩、用线和图形组合原理的深刻认识及娴熟运用以及它那缤纷多彩的纹饰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信息仍令当代的我们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惊叹! 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珍贵的遗产,是东方陶器艺术瑰宝。它是以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与黑皮或黑衣陶的良诸文化(1.50)的产品为堪称代表。黑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风范成为中国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黑陶多以快轮制成,不施釉,也很少装饰,以造型的端庄、线条的优美、通体的墨黑、质感的细腻润泽和光泽的沉着典雅而闻名于世。黑陶的地域分布不广,产量不多,其居世时间也不长,在商代以后就渐趋衰落,但精致的黑陶在美学上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应用范围大多是作为礼品或是用于祭祀或殉葬,较少用于日用器具。而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载体和精致的艺术品,却因其独特性而更显得越加珍贵,也因此而永存于世间,焕发出诱人的光彩。 白陶是陶器中较为稀少而名贵的品种,是用高温烧成,尚未烧结,还不能成为瓷器,但它对我国瓷器的发明有着先导作用。白陶的制作大都十分讲究,器形十分规整,它把划刻、压印、装饰技法与陶烧造的工艺融为一炉,创造出熠熠生辉的刻划印白陶(1.52)。较多地出现于龙山文化,普遍采用快轮制法,常见的有三足盉、尊、宽肩壶等酒具,可用于祭祀,多为统治者所用。白陶与黑陶并存,其延续历史比黑陶更短,到西周以后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白陶在整个陶史上可谓“昙花一现”。它一度与黑陶相伴而存在,有如八卦中阴阳两极却又先黑陶而去,商代的白陶是其发展高峰,它以其精美绝伦的工艺留传后世,优如一颗流星式的明珠点缀着世界陶瓷史。
陶的装饰-给陶器穿上漂亮... 陶器的特例-古雅可爱的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