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太空家园
舱外活动航天服
人进入太空后,不可能总是待在密封座舱中,舱外活动的生命保障系统就是舱外活动航天服。笼统地说,舱外活动航天服应具备密封座舱的全部功能。
首先,舱外活动航天服应能抵御太空的强辐射和微流星体伤害;
其次,舱外活动航天服内应保持一定的气压,这就决定它是密封的,以对抗太空的高真空;
第三,舱外活动航天服应有加温、保温和调温设备和功能,以抵御太空低温和极端温度的伤害;
第四,舱外活动航天服应有氧气供应,以维持人员的正常生命活动;
第五,舱外活动航天服应有处理穿着者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功能,使其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最后,舱外活动航天服应能允许穿着者进食、饮水和大、小便。
除了以上与密封座舱相同的生命保障功能外,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关节部位应活动自如,以便穿着者能行走和工作。同时,它的衣裤与头盔、鞋袜要能装卸,以便于穿着和脱下。
以上仍然不是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全部功能。
舱外活动航天服应有交谈和通讯的功能,因为在太空真空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近在咫尺也无法相互交谈,需用无线电波通讯。
在太空行走穿着的舱外活动航天服,还需要有用喷气反作用原理移动位置的机动设备。
这样众多的功能要求,决定了舱外活动航天服是复杂的,它有能防御微流星体和辐射害伤的金属外罩,里面有保持形体的限制层、加压层、真空隔热层、给人舒适感觉的内层等等。氧气、水和食物常装在一个包中,设置在服装的背部,叫生命背包。通讯设备和行走的机动设备也各自装在一个包内放在服装的背部,分别叫通讯背包和喷气背包。
如此复杂的舱外活动航天服,它一定是非常笨重的。苏、美早期的舱外活动航天服,几近100千克。在有生命保障系统的密封座舱中,是不用穿舱外活动航天服的,一般只着与地面服装相差无几的普通航天服。只有当密封座舱发生漏气等事故时,可穿着舱外活动航天服等待救援。这时的舱外活动航天服也是一种救生设备。
密封座舱 密闭生态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