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无私心
宇宙航行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实现宇宙航行的理想,不仅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最高的思想境界。
在航天初期,人们对航天员肃然起敬,称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上帝的骄子”,主要在于他们献身人类航天事业的精神。美国为了与苏联搞载人航天竞争,1960年7月29日,艾伦·谢泼德等3名航天员被带去看火箭发射,本来是想让他们熟悉情况,树立信心,但火箭在起飞60秒钟后被炸得粉碎。1961年4月12日,苏联首先将加加林送入太空。这时美国的火箭技术仍未完全过关,4月25日,连续两枚携带飞船的火箭在发射时爆炸。可是,就在10天后,谢泼德泰然自若地坐在火箭顶端的飞船上等待亚轨道飞行。在许多美国人看来,这无异于坐在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的火药桶上,使他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谢泼德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人,甘愿交出自己的生命,等待别人点火进行火箭试验!
航天员的选拔,虽然对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很苛刻,但最后决定录取的关键因素是想思素质--是否愿意献身航天事业。
迄今无论是在太空飞行,还是到达月面上的航天员,其思维状态和行事方式都与在地面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所表现的和要求他们的都是工作上各尽所能,生活上各取所需,团结互助,分工合作,任务至上。与此相反的个人属性和诉求,都要暂时克制和搁置。
未来的宇宙航行,更需要以上述思想行为做基础,因为任何一次宇宙航行都是长期的,一个人从踏上飞船的那刻起,就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就要求他一辈子都按上述思想行为行事。试想一想,在500万年飞向仙女座星系的航程中,在上万到几十亿人口中,如果个人利益至上,私欲成风,疯狂敛财,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谁还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可以断言,没有任何一艘宇宙飞船是经得起这种折腾的。有人已经指出,未来宇宙航行的最大困难不在科学技术方面,而在于让飞船上的人们始终记住他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万众一心地奔赴目的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指出,要实现航宇的理想,人类的科学技术还必须有几次大的飞跃。从前面的介绍中,或许能使我们大致领会到其中的含义。不仅如此,这里还要套用一句:人类的思想面貌也需要有几次大的飞跃!
宇宙航行无小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