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成都生物所首次“峨眉山放生动物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从水到陆
2013年08月15日

作者:两爬室团支部、生态中心团支部 来源:所团委、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

8月10日至11日,成都生物所两爬室(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和生态中心的同学在开展了峨眉山首次放生动物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放生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各地放生事件屡见不鲜。放生,让本来被禁锢的生命获得自由和重生。而随着不科学的放生,如:邯郸放生湾鳄一事,广东在农民住宅附近放生毒蛇一事,引起当地人恐慌。还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大量放生动物死亡的事件。放生,这个具有争议性的活动受到国人的强烈关注。放生本来是一件净化心灵,尊重生命的善举,但不科学的放生也会引发诸多问题,如:社会恐慌、外来物种入侵、放生动物对人造成伤害、放生动物大量死亡等。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的道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首批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一年四季都有各项旅游看点和佛事活动。佛教的传播、寺庙的兴建和繁荣,为峨眉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各佛教组织经常前来组织放生活动。由于缺乏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放生过程中也难免夹杂着一些外来物种。据我们初步调查发现,峨眉山已经发现了巴西龟、牛蛙、小龙虾等外来入侵种,它们与放生的关系有待确定。这些动物,将严重威胁本土动物的生存,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峨眉山游客流量逐年大幅增加,在2008年地震后,该地区旅游业在四川旅游市场率先实现游客数量正增长,在2012年更是增长迅猛。目前游客已达150 万人次/年。游客众多且来自世界各地,人们有意或无意引进外来种的几率很高。
峨眉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盆周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腹地,属于西南山地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峨眉髭蟾、峨眉树蛙、峨眉林蛙、峨眉鱊、小纹背鼩鼱、灰胸藪鶥等一批批新物种相继在该地区被发现。因此该地区在物种保护,环境评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研究世界生物区系等科研活动的重要地点。
目前,似乎还没有关于峨眉山地区放生活动物种资源调查、风险评估相关的报告。对于放生的一些情况,如:放生的主要是些什么动物,有无外来物种,有无保护动物?一般放生放在什么地方?是否会对当地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放生的时间是否适宜,数量是否恰当?等等都不甚了解。所以对地区的放生活动进行调查和规范迫在眉睫。
此次是第一次调查,希望对峨眉山放生情况有个初步了解。
调查前,大家访问了两爬室崔建国老师的科研基地,了解了弹琴蛙的繁殖情况。通过访问和实地调查,基本掌握了峨眉山主要放生地点在峨眉山景区中的万年寺附近、金顶附近,以及峨眉山景区外万年桥至雷公坪沿路。通过访问发现大多数人支持放生,少数了解科学放生,部分支持科学放生。此次发现放生物种有:红耳龟、中华条颈龟、乌龟、金鱼、珍珠鳖。红耳龟和珍珠鳖都是外来物种,有入侵潜力。同时此次调查还完成放生调查问卷近四十份。
调查后,同学们认为社会实践能让我们学会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调查也是获取科研资料的一部分。下一次的调查计划就需要了解每年各放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调查和科普。

左上一:弹琴蛙;左上二:弹琴蛙卵;右:同学们在观察弹琴蛙

左上,同学们在做调查;左下,万年寺放生池内的动物;右,广东的居士冒雨填写问卷